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技术>长时储能技术 返回

历时三年,海辰储能以大电芯技术破局:重塑储能产业竞争规则与发展逻辑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储能网 发布时间:2025-07-06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在磷酸铁锂储能赛道陷入同质化竞争的当下,海辰储能以 1175Ah 与 587Ah 大容量储能电芯技术为支点,完成了从跟随者到规则重构者的角色跃迁。这一技术布局不仅改写了储能系统设计的底层逻辑,更折射出中国储能企业从 "规模竞争" 向 "价值竞争" 的战略升级,为全球电化学储能产业提供了技术创新与商业落地的双维范本。

01

战略卡位:在产业拐点处率先布局

当行业还在围绕 314Ah 电芯进行标准化迭代时,海辰储能的时间线布局展现出精准的产业周期预判能力。

早在 2022 年,海辰便以前瞻性眼光率先开启技术积累的征程,为后续的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奠定坚实基础。


2023 年 12 月 12 日,在海辰第一届生态日上,全球首发了1000Ah+ 长时储能大电芯(此后迭代为1175Ah)及适配 4 小时以上应用场景的 6MWh+ 系统。该产品的推出具有里程碑式意义,其创造性地定义开发了 20 尺储能系统 4 列 4 簇极简架构,打破了传统的设计模式,开启了储能系统到电芯正向开发的先河,为长时储能领域树立了新的标杆,在行业内引起广泛关注。

2024 年,基于 4 列架构与大容量储能电芯相较于传统 6 列 搭载314Ah的 5MWh 系统的巨大成本优势,海辰将 4 列架构下放到 2 小时应用系统。同年 12 月 12 日的第二届生态日上,发布了∞Cell 587Ah 大容量储能电芯,其容量相对于∞Cell 1175Ah 储能电芯减半,专门适配 2 小时场景。值得一提的是,∞Cell 587Ah 电芯与∞Cell 1175Ah 电芯可共用 pack 平台和系统平台,同时发布的还有∞Pack平台和∞Power 6.25MWh 2 小时及 4 小时系统平台,完成了覆盖不同时长产品的全面升级与布局。这一系列动作构成完整的技术演进图谱,在行业普遍关注短期效益时,提前两年构建起 "研发 - 产品 - 场景" 的闭环生态。

02

技术范式革新:从 "电芯驱动系统" 到 "系统定义电芯"

海辰的核心突破在于颠覆了传统储能系统的逆向设计逻辑。过往行业遵循 "电芯规格决定系统架构" 的路径,导致系统集成效率长期受制于电芯形态。而海辰首创的 "系统正向开发" 模式,以 20 尺集装箱 4 列 4 簇的极简架构为起点,反向定义电芯的容量、尺寸等新标准。


l∞Cell 1175Ah 储能电芯

∞Cell 1175Ah 电芯精准定位为 4 小时以上的长时储能应用场景。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长时储能需求日益增长,大型电网储能、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网等场景对储能设备的容量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Cell 1175Ah 电芯的大容量特性恰好能够满足长时间、大规模的能量存储需求,搭配 6.25MWh 系统及 20 尺 4 列 4 簇极简架构,为长时储能项目提供了高效、稳定的解决方案,成为长时储能领域的核心力量。

l∞Cell 587Ah 储能电芯

∞Cell 587Ah 电芯则专注于 2 小时储能场景,作为 314Ah 5MWh 2 小时系统的全新升级产品,它在保持系统兼容性的同时,实现了性能的大幅提升。2 小时场景在储能市场中应用广泛,涵盖部分电网调峰、工商业储能等领域,这些场景对储能设备的性能和成本有着较高的要求。∞Cell 587Ah 电芯凭借其优化的设计和卓越的性能,能够更好地满足这些场景的需求,成为 2 小时场景的革新者。

这种范式革新在∞Cell 587Ah 与 ∞Cell 1175Ah 电芯的共生关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Cell 1175Ah 和 ∞Cell 587Ah 电芯基于海辰储能的同平台技术开发而来,∞Cell 587Ah 电芯是在 ∞Cell 1175Ah 电芯的基础上,根据 2 小时场景的需求将容量减半形成。二者共用 pack 平台和系统平台,这种设计理念体现了海辰从系统到电芯的正向开发思路,打破了传统的电芯到系统的逆向设计模式。通过共用平台,不仅降低了研发成本和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还保证了产品的一致性,实现了不同时长产品在技术上的协同发展,为行业提供了新的技术开发思路。

03

自主研发筑牢技术壁垒

超 3900 项专利构成的技术矩阵,揭示出海辰在材料、结构、系统三个维度的立体创新能力。以 587Ah 电芯为例,海辰的∞Cell 587Ah平台及配套∞Power 6.25MWh系统在基础参数层面可能存在行业共性,但其核心性能上实现了突破性提升。在循环寿命方面,超 11000 次的循环寿命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意味着储能设备的使用寿命大幅延长,能够有效降低更换成本,为用户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在电芯安全方面,采用专利立体防热失控技术,从结构设计、材料选择等多个层面进行优化,全方位保障电芯的安全性能,有效避免热失控等安全事故的发生,提升了储能系统的可靠性。系统能量效率大于 94.5%,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降低了能量损耗,在能源节约方面表现出色。


值得注意的是,海辰已经构建起从材料、电池、系统的研发,到制造及回收等全链条核心技术优势。这种完全自主研发的能力,使海辰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快速进行技术迭代和产品升级,不受制于外部技术限制,确保其在行业中的技术领先地位,为海辰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04

行业启示:技术创新的 "海辰式" 方法论

 海辰的实践揭示出储能企业突破同质化的三大关键:


1.场景穿透能力:不是单纯追求容量提升,而是基于电网调峰、可再生能源消纳等具体场景定义技术参数,实现 "技术先进性" 与 "商业实用性" 的统一;

2.平台化思维:构建可扩展的技术平台,通过模块化设计降低研发与制造成本,这在储能系统成本占比达 60% 的电芯环节尤为重要;

3.知识产权战略:将专利布局与技术路线图深度绑定,超3900 项专利布局,形成 "交付一代、研发一代、探索一代" 的良性循环。

站在 2025 年的产业节点回望,海辰储能的∞Cell 587/1175Ah大电芯技术不仅是产品创新,更是一次产业竞争范式的革新。当行业还在纠结于容量数值比拼时,海辰已通过系统定义、场景适配、生态构建,为储能技术创新打开了新的想象空间。随着全球大容量储能需求迎来爆发期,这种兼具技术深度与商业锐度的创新模式,或将成为中国储能企业领跑全球的核心动能。

分享到:

关键字:海辰储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