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英大财险在京发布国内首个“认证+保险+监测”电化学储能安全质量风险解决方案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电联新媒 发布时间:2025-07-06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电化学储能是电网灵活性调节的重要资源,在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保障电力可靠供应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为认真贯彻国家能源局等五部门关于加强电化学储能安全管理通知精神,全面落实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探索推进新型储能保险创新工作要求,积极响应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新型储能创新联合体”升级行动倡议,英大财险储能保险共保体于7月3日在京组织召开“电化学储能安全价值新生态合作推广会”。英大集团总经理张传良出席会议并致开幕辞,英大财险副总经理尹佳璇宣读倡议书,中国电科院总会计师胡明安、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总会计师张钺作主旨演讲,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北京监管局领导现场指导。

会议发布国内首个“认证+保险+监测”电化学储能安全质量风险解决方案,签署国内首张大型储能电站容量衰减补偿保证保险保单,联合产业链全链条代表企业首次发出共建电化学储能安全价值新生态合作倡议,开启技术赋能保险模式创新、保险助推储能先进技术应用与质量升级的行业发展新范式,加快促进储能行业从“低价内卷”转向“优质优价”的良性发展轨道,拉开了储能安全价值新生态建设的序幕。

中国电科院、英大财险详细解读了“认证+保险+监测”的电化学储能安全质量风险及其体系化解决方案。在金融监管机关、电力行业协会以及60余家生态伙伴的共同见证下,英大财险与泰思储能公司就在建独立储能电站示范项目的锂电池储能系统签署国内首张大型储能容量衰减补偿保证保险保单,标志着这一新型模式的正式落地。这也体现了泰思储能等新生代企业对储能安全质量风险的深刻认知,展现了通过“技术创新+保险认证”良性互动机制突破“让储能好用,把储能用好”的战略洞察力,揭开了锂电池储能系统集成以安全高质量为基石、以高可靠运行能力为目标的行业发展新篇章。

电化学储能容量衰减与其长期运行的动态安全风险密切相关,容量衰减的专业化认定和保障问题长期制约行业健康发展,部分电站因电池系统质量不达标导致无法有效调用,再加上因容量衰减带来的安全隐患难以及时预见,导致投资方损失严重。英大财险直击容量衰减这一行业痛点,创新推出“三位一体”保险解决方案:保前通过中国电科院、泰尔实验室等保险认可实验室开展专业化检测评价,保中通过中国电科院基于多年积累的高质量标准化检测大数据生成的专业算法模型及智能化平台进行在线监测与分析预警,保后通过英大财险自主研发的储能保险数据平台系统自动触发理赔,首次将专业权威技术认证、模式创新保险保障与智能化过程管理深度融合,有效解决了传统保险对储能安全质量风险的专业性、特殊性认知不足的行业难题。生态合作伙伴代表——华光环能股份公司、禾迈电力电子股份公司、英大产业基金相关负责人从不同行业视角对英大财险储能保险新模式给予充分肯定和响应。

会上,英大财险还联合中国电科院,携手国家能源集团、华能集团、国电投集团、华电集团、大唐集团、中国电气装备集团、华为数字能源、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海辰储能、瑞浦兰钧等储能投资运营-装备集成-电池制造的产业链代表企业,共同发出构建“资源共享、风险共防、生态共建、互惠共赢”的电化学储能安全价值新生态合作倡议。

为落实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新型储能创新联合体”关于构建新型储能共享实验室的重点建设任务,更好地服务行业技术进步、创立更加广泛的创新合作关系,响应电化学储能安全价值新生态合作倡议,中国电科院积极推动实验室开放共享,向北京、辽宁、安徽、江西、青海、海南六家省市电力公司电池储能技术共享实验室授牌,充分发挥中国电科院储能技术与标准引领以及储能共享实验室交流协作机制,同筑储能技术创新与安全高质量发展新生态。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动交通与储能分会常务副秘书长周丽波在闭幕致辞中高度肯定英大财险创新模式,表示将搭建保险与储能产业深度对接平台,推动这一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

据悉,英大财险在能源电力保险领域深耕多年,有着深厚的专业积累,继2024年12月签署国内首张工商业储能容量衰减补偿保证保险保单后,此次又创新推出“认证+保险+监测”电化学储能安全质量风险解决方案并签署国内首张大型储能保单。可以预见的是,储能作为新型电力系统一项重大资产,对专业化金融保险的兜底需求是迫切的,伴随着这一创新模式在电化学储能领域的实践应用,将储能技术与保险机制深度融合,有效构建“技术防御和金融保障”双重安全护城河,补齐储能产业链的金融保障重要拼图,必将激发储能先进技术应用需求以及高质量升级需求,从而助推储能行业的安全高质量发展,或将成为储能行业破除内卷式竞争的着力点,重塑行业新生态。

分享到:

关键字:储能保险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