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成功完成!”欢呼声响起,7月1日16时50分,重约65吨、长度为13米的转子,在机械和人力共同配合下,稳稳地安装到了定子中。转子和定子的间隙仅为2.4毫米,它们共同组成了甘肃酒泉300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三大主机之一的发电机,标志着世界首台(套)300兆瓦级人工硐室压缩空气储能项目进入建设关键期。
“发电机的主要作用是在动力能作用下,将转子的机械能转化成电能。”甘肃酒泉300MW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示范工程副总经理张代玉介绍,7月1日安装完成的这台空冷式发电机是压缩空气储能的“心脏”,是利用压缩空气冲转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
该项目首创在地下岩体中大规模人工开挖硐室储气技术,破解了大规模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选址受盐穴资源制约的瓶颈,更将传统储气库600米的埋置深度降至110米,人工硐室储气系统工作压力范围在12至18MPa,最大工作压力18MPa在国内属于首次应用,对于提升电站效率、减少储气系统投资具有重大意义。
“整个地下硐室始终处于动态密封过程,每天在12至18MPa之间循环,在动态充气和放气过程中,必须保证硐室密封,这个核心技术我们已经基本攻克了。目前,酒泉项目电电转换效率达72%,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甘肃酒泉300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示范工程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张波介绍,该项目中人工硐室储气系统储能电量达1800MWh,人工硐室型储能电量世界最大,储气库容积只有21.5万立方米,储能密度世界最高。此外,构建了首套适用于压缩空气储能储气库全生命周期的智能监测和控制平台,研发了储气库充放气、空气泄漏监测等核心控制装置,将有力保障储气库长期健康运行。
该项目已入选国家能源局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预计年底可并网发电。投产后,每年将输送5.94亿度绿电,为酒泉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装上“电力稳定器”。
随着敦煌660兆瓦级人工硐室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启动可研,金塔、瓜州项目选址推进,酒泉市正加速建成更多这样的“稳定器”,将波动性风电转化为稳定电源,为西北新能源大基地绿电就地消纳蹚出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