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首屏板块>碳足迹与ESG 返回

能源电力行业应对ESG政策的路径探析

作者:陈光 来源:中国电力报 发布时间:2025-07-07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2024年以来,我国在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以下简称“ESG”)领域持续发力,围绕着信息披露、碳市场建设、绿色金融等热点和重点领域,推出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的政策举措,旨在积极推动经济社会的绿色低碳转型。

ESG政策对能源电力行业的影响和要求

一是信息披露要求持续升级,能源电力企业面临的运营成本显著增加。《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试行)》等政策明确了企业开展ESG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以及原则、方法、方式、频率、议题等内容。《推动提升沪市上市公司ESG评级专项行动方案》等政策对企业加强ESG数据共享、提高ESG数据质量等方面提出进一步要求。除此之外,很多政策还对企业建立健全数据和信息收集系统、研发或采购相关的信息化和数字化系统(平台)、加强内部管控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二是生态环境和绿色贸易壁垒压力加剧,导致能源电力企业推进技术升级和管理创新,走绿色化、清洁化、低碳化发展道路。当前,我国很多ESG政策都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提出了严把准入关口、淘汰落后产能的明确要求。例如:2023年12月27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到,统筹推进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严把准入关口,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2024年7月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提到,合理提高新建、改扩建项目资源环境准入门槛,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等。企业对存量的传统产业和产品进行绿色化、清洁化、低碳化改造或者投资发展全新的绿色低碳产业是政策鼓励的优先方向之一。

三是金融机构在产品开发、信用评级等环节更加重视ESG因素,要求能源电力企业持续加强ESG管理、不断提升ESG评级水平。2024年3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到,鼓励信用评级机构建立健全针对绿色金融产品的评级体系,支持信用评级机构将ESG因素纳入信用评级方法与模型。2024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门发布的《关于发挥绿色金融作用 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到,推动金融机构、经营主体探索开展ESG评价,鼓励企业制定转型规划,对明确承诺绿色低碳转型且转型效果较好的企业,研究给予激励表扬。2025年6月,上交所发布《推动提升沪市上市公司ESG评级专项行动方案》,强调支持金融机构在各类股权、信贷、债券等各类融资产品开发中将ESG评级纳入考量,加大各类ESG主题、绿色主题ETF和ESG指数跟踪基金产品开发力度,推动社保基金、公募基金、资产管理机构等将中证ESG评级纳入投资决策因素。在这种趋势下,企业的融资成本将与其ESG评级水平之间形成强关联关系,ESG表现优异的企业将面临更加有利的融资环境。因此,能源电力企业需要持续加强ESG管理,不断提升ESG评级水平,争取更多金融优惠政策。

应对ESG政策相关建议

一是以满足ESG政策要求为导向加强能源电力企业ESG能力建设。企业ESG能力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企业生产、运行和管理的方方面面,与企业的战略规划、组织架构、风险管控、绩效评价等核心环节均紧密相关,是企业开展ESG管理、争取良好ESG评级绩效的基础和前提。由于涉及内容太多,能源电力企业在开展ESG能力建设的时候很容易陷入“眉毛胡子一把抓”、分不清重点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能源电力企业不妨以满足ESG政策要求为导向(这是企业的“底线”)来推进ESG能力建设。包括(但不限于):全面、系统构建ESG信息披露制度,规范开展ESG信息披露和报告编制;建立健全数据和信息收集、分析、报告系统,提高ESG数据质量;研发或采购相关的信息化、数字化系统和平台;加强内部管控;加强ESG专业人才培养;积极参与ESG领域的理论研究和标准规则制定等等。

二是加强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以绿色低碳发展实现能源电力企业的降本增效。当前,能源电力企业在多个方面都面临着日益攀升的成本压力,包括(但不限于):由于信息披露从企业的自发行为转为强制披露,且信息披露的规范性、完整性、系统性日益加强,能源电力企业尤其是其中的上市公司开展ESG信息披露与合规管理的成本大幅增长;由于全国碳市场已经扩围至钢铁、水泥等高耗能行业,火电企业面临着更加严格的配额清缴压力,若配额不足需高价购买,也会增加企业的成本,挤压其利润;为了满足多方ESG政策要求,能源电力企业需要建立健全数据采集、分析和报告系统、开发和部署信息化、数字化的监测系统,并成立专业团队进行定期运维,这也会增加一定的成本等。在这种情况下,能源电力企业要加强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一方面,以绿电绿证销售等形式进行“开源”,增加一部分外部收入;另一方面,持续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淘汰落后产能,以争取更加优惠的金融政策等形式进行“降本”。

三是能源电力企业需要积极争取“先行先试”的政策红利。现阶段,很多ESG政策都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提出了政策试点的要求或者期待,甚至明确提及了能源(电力)行业和能源(电力)企业。例如,在2024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提到,完善重点行业领域碳排放核算机制要以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等工业行业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领域为重点,合理划定行业领域碳排放核算范围;健全重点用能和碳排放单位管理制度要制修订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规则标准;完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要在电力、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开展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等。由于能源电力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重要性以及能源电力企业在发展基础、产值规模等方面的代表性,能源电力企业有必要积极响应上述政策要求,争取“先行先试”的政策红利。

分享到:

关键字:ESG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