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2025年7月2日,湖南省发改委正式印发《关于优化我省分时电价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自8月1日起全面实施新版分时电价机制。这场电力市场改革的重磅举措,通过时段重构、范围扩容、精准调控三大核心变革,不仅将重塑湖南全省工商业用电生态,更被储能行业视为加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新政落地后,湖南电力市场将迎来峰谷价差拉大、储能收益空间提升、用户侧能源管理升级等多重连锁反应,一场关于“电价指挥棒”的产业变革正在三湘大地悄然展开。
01
从电力保供到市场活力的双重跃升
此次分时电价优化绝非简单的时段调整,而是基于湖南省能源结构深度变革的精准施策。根据湖南省能源发展报告(2025),2024年底湖南风电、光伏装机容量已达2995万千瓦,午间光伏出力高峰期电力供应远超需求。
传统电价机制下,这种供需错配导致新能源消纳困难,而新政通过将午间12:00-14:00由高峰转为低谷,与光伏发电曲线完美契合,为解决新能源消纳难题提供了市场化路径。
政策设计呈现三大突破,时段划分摒弃了此前嵌套式架构,构建起低谷(8小时)、平段(8小时)、高峰(8小时)的三段式均衡配置。
其中,午间原高峰时段调整为平段,12:00-14:00转为低谷,预计释放300万千瓦电力需求。季节性尖峰时段实施“精准手术”,7-8月尖峰时段锁定20:00-24:00,1月、12月调整为18:00-22:00,全年尖峰小时数减少120小时。执行范围大幅扩容,将分时电价适用门槛从315千伏安及以上工商业用户下调至100千伏安以下,实现工商业用户全覆盖,同时赋予医院自主选择权。
这种设计蕴含着深刻的政策逻辑。通过延长低谷时段至16小时,为连续生产型行业创造稳定低成本用电区间;通过缩减尖峰时段但提升时段集中度,强化储能系统在关键保供时段的运行效率;通过扩大执行范围,激活中小工商业用户的调峰潜力。
02
站在政策风口的关键机遇
分时电价机制的革新,为储能产业打开了三重增长极。首当其冲的是“光伏+储能”一体化系统的爆发式增长。午间新增的低谷时段与光伏发电高峰形成时序耦合,为企业提供了绝佳的套利机会。
在低谷电价时段,企业可以完成储能系统的充放电循环,将多余的电能储存起来,待高峰时段释放电能,从而实现峰谷套利。这种模式的推广,不仅提高了光伏发电的利用率,也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对储能技术路线的重塑。政策重构后形成的0:00-16:00连续16小时低平电价窗口,为化工、冶金等连续生产型行业构建起稳定的低成本用电区间。储能系统通过“低谷蓄电、高峰避峰”策略,可以帮助企业有效规避尖峰电价冲击,降低用电成本。这种策略的实施,不仅要求储能系统具备高效的充放电性能,还需要企业具备精准的能源管理能力。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全年尖峰时段缩减120小时,但通过精准锁定夏季空调负荷与冬季供暖负荷叠加时段,反而提升了储能系统在关键保供时段的运行效率。这种“精准削峰”机制,使得储能系统能够在电力需求最高的时段发挥最大作用,从而提升了储能投资回报率。
03
从技术突破到商业模式创新
政策红利正在催生储能产业三大变革趋势。用户侧储能装机容量预计三年内突破2GW,较当前水平增长1.5倍。这一预测基于两大坚实支撑:峰谷价差扩大带来的套利空间显著提升,以及储能系统投资回收期的大幅缩短。以湖南现行电价测算,高峰与低谷电价差已达0.8元/kWh,而储能系统度电成本已降至0.5元/kWh以下,这意味着每次充放电循环都能带来可观的收益,套利空间极为显著。
虚拟电厂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载体,正加速从概念走向现实。分时电价机制也为其聚合分布式储能资源、参与电网辅助服务提供了清晰的商业路径。通过虚拟电厂,分散的储能设备可以像传统电厂一样,为电网提供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从而获得额外的收益。
光储一体化配置正从“可选项”转变为“标准配置”。午间低谷时段与光伏大发期的时序完美耦合,使得“自发自用+储能调峰”模式逐渐替代了传统的“余电上网”方式。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可以在光伏发电高峰期将多余的电能储存起来,待用电高峰期再释放使用,从而大大降低了对电网的依赖,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04
构建用户侧资源主导的新生态
此次分时电价政策优化,本质上是构建“价格信号-用户响应-系统平衡”良性互动机制的深度实践。其战略价值体现在三个维度,对电力保供而言,避免了大规模电源投资;对能源转型而言,推动新能源消纳率提升5个百分点,加速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对产业发展而言,催生储能产业变革,有效带动行业投资风潮。
展望未来,随着峰谷价差进一步拉大和碳交易市场完善,储能行业的经济性与战略价值将持续释放。企业需把握三大机遇:一是加快布局“光伏+储能”一体化项目,抢占午间低谷时段套利窗口;二是参与虚拟电厂建设,获取辅助服务收益;三是探索光储充放一体化商业模式,实现能源时空平移价值最大化。
在这场由电价政策引发的产业变革中,储能正从电力系统的“配角”转变为“主角”。湖南省的实践证明,科学的价格机制设计,不仅能优化电力资源配置,更能催生新业态、新模式,为能源转型注入强劲动能。对于企业而言,这既是降本增效的必然选择,更是参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机遇。
具体原文及政策解读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