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电能量电价下降对煤电企业的影响正在凸显。2025年一季度,多家以煤电为主要业务的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江西赣能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浙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等则出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同比下降的情况。据了解,上网结算电价是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
当前部分地区的煤电容量电价和电能量电价存在一定程度捆绑的情况。有媒体报道,在煤电容量电价政策执行初期,部分省份要求“电能量电价+容量电价”折价合计不超过基准价上浮20%;另有部分省份要求按照容量电费度电折价降低中长期交易限价。容量电价成为发电企业的让利空间。与此同时,煤价降低和市场供需趋于宽松助推电能量电价下降。
长沙理工大学原副校长叶泽近期发文表示,如果把“基准价+上下浮动”形成的电价水平作为平均成本定价结果,相当于把煤电两部制电价还原为单一电能量电价,煤电容量电价机制促进煤电机组转型发展的政策目标没有得到保证。
2024年以前,煤电实施单一电能量电价。在新能源快速发展、煤电利用小时数下降的背景下,煤电机组通过单一电能量电价难以完全回收成本。为充分发挥煤电基础性支撑调节作用,2024年1月起,煤电单一制电价调整为两部制电价,建立容量电价,稳定煤电行业预期。容量电价主要回收机组固定成本,电能量电价主要回收变动成本。
煤电容量电价实施之后,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电联”)初步统计,2024年,全国煤电机组累计获得容量电费950亿元,折煤电度电容量电价为2.07分/千瓦时,稳定了企业的收入预期。
在当前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加速推进的背景下,随着新能源电量占比不断提高,电力现货市场均价下降,甚至在部分时段出现零电价、负电价,现货价格下降引导中长期价格下降,导致电能量收入减少,对煤电的回收变动成本造成了较大压力。在电能量收入下降的同时,部分煤电企业盈利基础不牢固,受煤电容量电价和电能量电价一定程度捆绑、容量电价覆盖比例有限等因素影响,固定成本全额回收有一定困难。不过也有观点认为,煤电机组作为调节机组,可以通过灵活性改造获得收益,部分抵消电价下行压力。
在中电联近期主办的第三届(2025年)电力市场发展论坛上,多位与会嘉宾建议推动煤电容量电价和电能量价格解耦。中电联规划发展部改革处处长、电力市场分会副秘书长孙健建议,通过解耦使容量电价与电能量电价分别覆盖发电企业的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稳定煤电收益以保障系统容量充裕度,最终实现电力市场长期稳定与短期效率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