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近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能源局一纸通报,为舆论持续发酵近三个月的“倒卖路条”事件举报画上句号。经核查,万帮数字能源旗下吉瓦级储能项目手续完备、股权清晰,未发现任何违规交易。
这场始于匿名举报的舆论风暴,最终以官方定论还原企业清白,还意外成为了观察中国储能产业生态的绝佳切口——当新能源指标成为“硬通货”,监管如何穿透迷雾?市场又该如何构建更透明的竞争规则?
匿名举报牵出1.2亿迷局 内蒙古撕开空壳画皮
2025年3月,内蒙古能源局发布新型储能专项行动项目清单,万帮数字能源旗下两家全资子公司承建的东苏变电站储能项目成功入选。该项目包含两个50万千瓦/200万千瓦时子工程,原定7月15日启动建设,却因匿名举报陷入“倒卖路条”争议,举报方称存在1.2亿元索价行为。
“倒卖路条”就像黄牛倒卖演唱会门票——原本企业需要自己申请项目开发权,但有人通过特殊渠道拿到批文后,转手高价卖给其他公司,从中赚取差价。在储能行业里,“路条”指项目备案资格或土地审批文件,倒卖会导致真正想建项目的企业拿不到资源,而“空壳公司”套取政策补贴后跑路,就像黄牛炒票扰乱市场秩序。政府因此出台政策,要求项目主体必须一致,禁止中途转让,确保资源流向真正有实力的企业。
针对舆情,锡林郭勒盟能源局立即组建联合调查组,会同东苏旗发改委开展专项核查。经核实,苏尼特左旗志宏、辉旭两家新能源企业确为江苏万帮储能科技全资控股,项目备案主体与前期手续办理方完全一致,未发现股权变更或投资主体替换情况。项目已通过自治区储能专项行动审核,备案阶段对企业资质实施穿透式审查,有效防范“皮包公司”套取政策红利。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核查凸显内蒙古能源监管创新实践。通过建立“容缺受理+并联审批”机制,将备案流程时效压缩80%,同步增设电网接入前置辅导服务,累计破解用地审批等12项关键堵点,实现项目全流程合规推进。该案例标志着地方政府从“被动监管”向“主动服务”转型,为新型储能产业规范化发展提供典型示范。
储能红线划定!内蒙古动真格清退滞后项目
在“双碳”战略引领下,中国储能行业迈入高速发展期,但指标炒作、空壳项目等乱象曾一度制约产业健康发展。2025年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密集出台《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加速指南》《电化学储能安全管理强化方案》等政策,构建“市场主导+政策护航”的双轮驱动模式,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
内蒙古自治区率先建立全周期监管体系,明确储能项目“建设及投运后两年内禁止股权变更”的红线,实施动态考核机制,对进度滞后项目采取取消资质、重新招标等措施。典型案例是正蓝旗阿尔善图储能项目因建设迟缓被收回指标,彰显“资源向实干者倾斜”的监管导向。
市场化改革同步释放行业活力。2025年2月发布的136号文废除新能源强制配储要求,创新建立“绿色能源溢价结算机制”。政策调整后,储能项目参与电力现货交易的收益显著提升,调峰服务单价突破1.5元/千瓦时,较原有模式增长30%。市场机制倒逼企业优化技术路线,促使行业从“设备堆砌”转向“效能比拼”。
新规要求储能电站“一次性整体建成”,禁止分期建设规避监管,并明确技术路线需符合国家及地方标准,重点支持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重力储能等前沿技术。全球最大规模的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项目——锡林郭勒西乌珠穆沁旗1050MW/4200MWh储能电站,正是技术升级的典型代表。该项目总投资74亿元,采用零碳排放的非补燃技术,标志着我国储能技术从“跟跑”向“领跑”跨越。
技术资本双驱!万帮领跑储能合规创新赛道
万帮数字能源作为储能领域的标杆企业,在政策严控背景下构建了“全资控股+垂直整合”的发展范式。通过设立34家全资子公司、53家参股企业形成区域深耕网络,所有主体完成工商备案并实现股权穿透监管,彻底规避转让风险。
技术端依托229项核心专利构建壁垒,自主研发的“500零碳工程能源平台”已落地东苏等项目,其智能温控与模块化设计使储能效率提升15%、运维成本降低20%。
资本运作层面,与特斯拉、中金资本建立战略合作,近期斩获英国2.4亿英镑储能订单,海外大储装机量实现100%同比增长。这种“技术深耕-资本赋能-全球布局”的三维驱动模式,既契合政策合规要求,又形成了差异化竞争优势。
政策穿透阴影!储能市场生态迎来透明革命
从举报疑云到官方定音,中国储能行业在每一次市场波动中完成着监管与创新的双重进化。当“倒卖路条”的阴影被政策阳光穿透,一个更透明、更高效的市场生态已然显现。
合规不是枷锁,而是行业成熟的标志;创新不是口号,而是生存的刚需。在“双碳”目标下,储能正从资本游戏回归能源基础设施的本位。那些既敬畏规则又敢突破边界的企业,终将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赋能下,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中坚力量。
当政策、技术、资本形成正向循环,中国储能行业必将以更透明的规则、更坚实的技术底座,为全球能源转型书写“合规与创新共舞”的标准范式。这场风波留下的,不仅是成长的印记,更是一个行业走向成熟的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