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近年来,我国加快推进新型储能的开发建设,新型储能保持高速增长,建成了一批卓有成效的新型储能项目。目前,全国新型储能规模已超过8000万千瓦。
新型储能,是指除抽水蓄能外,以输出电力为主要形式,并对外提供服务的储能技术。其作用,可以通俗地理解为“超级充电宝”,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也是催生国内能源新业态、抢占国际战略新高地的重要领域。
发展、建设新型储能,应坚持需求导向,根据各地区新能源发展规模、调节资源等实际情况,科学引导新型储能发展规模、布局和建设时序,确保满足系统调节需要,尤其要在确保安全运行、拓展应用领域、推进技术创新等方面下功夫。
提升新型储能安全运行水平,利用新技术在系统稳定、安全性能、主动预警等方面做好安全风险防范。以今年3月实现一次并网成功的国家能源蓬莱发电有限公司复合储能电站为例,该电站采用压缩空气泡沫、水消防等多级安全防护体系,结合数据机理模型与微粒子探测技术,实现储能系统安全问题超前15分钟预警。新型储能电站的安全运行与数字化息息相关。基于数字孪生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新型储能安全预警技术攻关,以数字化技术开展电池状态分析、预判和主动预警,实现运行维护的提前判断、故障及早排查,是主动提高储能电站安全性能的积极举措。
拓展新型储能的应用领域,进一步提高新型储能使用效率效益。一方面,推进电源和电网侧储能应用,如鼓励探索火电合理配置新型储能,支持开展新型储能配合调峰、调频等多场景应用。另一方面,拓展用户侧储能多元应用,面向数据中心、智算中心、工业园区、工商业企业、公路服务区等对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要求高和用电量大的用户,推动配置新型储能。比如,依托“光储充换检”综合性充换电站建设,可以发挥新型储能在车网互动等新模式中的支撑作用。
推进新型储能技术创新,更好助力新型储能规模化发展。技术创新是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新型储能技术水平不断提升,锂离子电池储能、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飞轮储能、重力储能等多种储能模式逐步应用,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例如,位于山西长治屯留区的110千伏鼎轮能源飞轮储能电站,具备毫秒级响应调节能力,是电网的优质调节资源之一,填补了国内大容量飞轮储能独立调频技术工程化应用空白。该电站就像“口袋”一样,收集多余电量短时储存起来,在需要的时候随用随取,解决了电厂与用户的双重痛点。通过技术创新,新型储能的调节作用不断增强,有效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
新型储能是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建设并合理应用新型储能,能够促进新型储能在更多场景发挥作用,有效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