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2025年6月下旬,一场罕见的极端高温天气席卷美国东部。从纽约到新英格兰地区,多个州的气温创下纪录新高,受影响人数超过一亿。高温天气直接导致用电需求飙升,电力供应随之紧张,多地因此全面启动应急响应机制。这一轮热浪不仅考验着美国电网的承载能力,也再次引发业内对电力系统资源充足性的担忧。
美国国家气象局的数据显示,6月24日,纽约的气温超过37.2摄氏度,是2012年以来的最高值,新泽西州纽瓦克的气温高达39.4摄氏度,费城的气温也接近38摄氏度。这轮热浪是美国今年首次出现的大范围、高强度极端高温事件,覆盖范围从缅因湾一直延伸至墨西哥湾,多个地区的酷热指数(heat index)突破了三位数。酷热指数反映了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人体的体感温度,当酷热指数超过103华氏度(39.4摄氏度)就属于危险级别。在此温度下,热射病即重症中暑的发生率也会同步上升,热射病的病死率可高达80%。
气象专家认为,本轮热浪的成因主要是东部上空持续滞留的高压系统。这一系统导致该地区晴朗少云,强烈的日照与高湿度相互叠加,既加剧了体感热度,也增加了用电压力。
高温直接推动用电需求激增,多个区域电网运营商被迫进入不同等级的能源应急状态。
PJM是美国最大的区域电网运营商,覆盖13个州及哥伦比亚特区。6月24日,该系统的用电峰值负荷达到约161吉瓦,超出今夏预估峰值(154吉瓦)近5%,创下2011年以来的新高。面对巨大的负荷压力,PJM先后发布最高发电警报和负荷管理警报,要求所有可用发电机组满负荷运行,并准备调动包括需求响应在内的所有可调节资源。不过,由于火电装机自去年以来净减少800兆瓦,部分区域已出现调峰资源不足的问题。
中部大陆独立系统运营商(MISO)的负荷在6月23日达到119吉瓦。虽然这一数值低于2011年创下的127吉瓦历史峰值,但也已处于极限状态。运营商随即启动紧急命令,调用全部备用资源以应对持续的高温天气。
新英格兰独立系统运营商(ISO New England,ISO-NE)面临的情况同样严峻。6月25日,该区域先进入电力警戒状态,随后宣布进入“能源紧急警报一级”(EEA-1)。当晚,电力负荷达到26024兆瓦,为2013年以来最高。由于部分机组突发停运,系统只能依赖调动包括需求响应在内的资源来维持平衡。尽管上午并网光伏出力达到800兆瓦,但到了晚间用电高峰期,这一数值已降至约350兆瓦,进一步加剧了电力供应压力。
极端天气只是引发电力紧张的直接诱因,其背后还有多重结构性因素共同作用。
首先是可调度发电资源的减少。过去几年,美国部分地区陆续关闭了老旧的燃煤与天然气发电机组,新能源替代工程虽在推进,但储能设施尚不能提供必要的负荷支撑能力。如PJM区域近年来新增了不少光伏装机,却因缺乏足够的储能设施,难以填补傍晚高峰期的负荷空缺。
其次,美国电力需求侧的结构变化也十分明显。北美电力可靠性公司(NERC)的最新报告显示,数据中心、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等领域的用电负荷正快速增长,这将在未来数年内持续推高夏季和冬季的尖峰电力需求。
此外,环境许可与政策限制也成为制约因素。2024年4月25日,美国环保署(EPA)发布针对化石燃料电厂碳排放限制的最终规则,要求美国的高排放电厂通过高效运营、碳捕获和封存(CCS)、燃煤天然气双燃料机组以及天然气发电机组混燃绿氢等方式来满足温室气体排放标准。其中,新建燃气电厂设定温室气体排放标准依据机组的运行负荷(基荷、中间负荷、低负荷)而定,包括高效设计、低排放燃料要求;基荷机组须在2032年1月1日前实现90%的碳捕集率。该标准还为现有燃煤电厂设定分级减排路径,若预计运营超过2039年1月1日,须于2032年前通过碳捕集与封存(CCS)达到90%减排率;若计划在2039年1月1日前退役,须于2030年前实现40%天然气混烧。
2025年6月24日,美国能源部发布紧急命令,允许杜克能源公司位于北卡罗来纳州的阿什维尔联合循环电站突破排放限制,以维持560兆瓦机组的运行。该命令依据《联邦电力法》第202(c)条款,允许在极端情况下将电力保供置于环保指标之上。
面对高温带来的压力,美国联邦与地方层面迅速采取行动。PJM通过需求响应机制削减了约4000兆瓦负荷,覆盖中大西洋、东部区域等地。ISO-NE动用了天然气、燃油、核电等基荷电源,并通过约3000兆瓦的州外电力来维持系统稳定。美国能源部也发布紧急命令,延长部分原定退役机组的运行期限(如密歇根州、宾夕法尼亚州的相关机组),并赋予发电厂临时突破排放限制的权限。
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FERC)主席马克・克里斯蒂表示,尽管本轮高温尚未引发大规模停电,但多个电网系统已逼近临界点。FERC强调,资源充足性是目前美国电网面临的核心问题,美国必须拥有更多的可调度电力资源,并称可能需要强制公用事业公司达到备用电力目标,以确保电网安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