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
编者按 工业是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工业稳则经济稳。今年全市工作动员大会提出,打好工业提质增效的革新硬仗,干出规模大、竞争力强的优势集群,展现实施“头号工程”的过硬担当。当前,潍坊正以工业经济“头号工程”为战略抓手,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与未来产业协同发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行走潍坊,新意蓬勃。车间里,工业互联网平台搭建起数字化“透明”工厂;实验室内,一组组数据分析聚沙成塔,向着科技前沿和市场需求进发;龙头企业聚集示范效应显现,新型工业化活力持续迸发……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动能澎湃有力。
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截至目前,潍坊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了2196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突破了60%,高于全省8.17个百分点。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正在成为潍坊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科技创新锻造硬实力
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
6月30日,在潍城区鲁中大马力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产业园内,一台台充满了科技感的拖拉机颠覆着传统印象:赛车造型的无人驾驶拖拉机能实现厘米级的精准作业,并且能借助大数据自主“学习”,积累经验。
在鲁中拖拉机公司的流水线上,每隔几分钟,就有一辆技术国内领先的无级变速拖拉机下线,这条流水线实现了核心技术、核心零部件完全国产化。
一家成立29年的“老企业”,如何在拖拉机这个技术门槛不高、同行竞争激烈的“红海”中脱颖而出?在总工程师李文华看来,要揽瓷器活,必须要有金刚钻,金刚钻就是企业的创新力。鲁中拖拉机公司将新产品研究放在首要位置,把握农业生产需求和行业发展大势,不断开拓创新、升级技术。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拥有创新力与竞争力的企业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企业想要迎接新生,就必须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想要保持产品先进,就需要不断创新。”潍坊富源增压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良介绍:“我们手工制作的空气悬浮轴承零部件精度误差能够控制在5微米以内,是一根头发丝的十分之一,可以满足氢燃料电池公交车20万次启停。”这一技术创新让公司成为国内首家成功自主研发空气悬浮轴承的企业,也让潍坊甚至全国的氢能源汽车身上贴上了“潍坊造”。
作为国家级第八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潍坊富源增压器有限公司以创新实现国产替代;以专注深耕细分领域,掌握话语权;以上下游企业协调联动,提升全产业链附加值。
在潍坊,一个企业就是一家科研单位。比如寿光的富康集团,不仅设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7个省级以上科研创新平台,承担了10项国家级课题、30项省级课题,还获得了多项国家级、省级科学技术奖,为潍坊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引擎”。
技术创新锻造硬实力,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潍坊聚焦传统产业升级焕新,推动化工、钢铁、纺织、机械制造、造纸、食品加工、动力装备等加快转型。
抢占技术制高点
新兴赛道加速布局
走马潍坊,明日之境处处可见:在诸城,山东奥扬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具备年产2万只四型高压储氢瓶的能力,市场占有率居全国首位;在青州,耐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已开发固定翼、多旋翼、垂起复合翼等20多款无人机,可广泛用于航空测绘、应急抢险和农林植保等多种领域;在高密,山东泽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正让康复机器人像家电一样进入千家万户……老工业基底嫁接未来生产力,潍坊发力新赛道。
在位于高新区的液流储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大小不一的液流电池就像是超大号的“充电宝”。外观看似简单的“特大号充电宝”,却蕴含着极高的科技含量。
在当前市面上常见的液流电池产品里,商用水平是在16-20千瓦时每立方米的储能状态,液流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在原有基础上提到了20-25千瓦时每立方米的储能量,并且能做到盐酸基全钒液流电池体系在-35℃到65℃宽温域下性能表现优异,这在国内是首创。
液流储能科技有限公司膜材料工程师曹广文介绍:“我们自主开发完成的全新一代的离子传动膜产品,在整个产业链条上有至关重要的核心作用,它能把正负极的带电金属离子进行阻隔,然后还能保证中间的氢离子能够透过,不仅解决了传统材料的性能缺陷,还降低成本70%以上。”
抢占技术制高点,锻造持续创新的能力是企业的制胜之道。
在山东康吉诺技术有限公司,20余名工程师正在电脑前为全国客户的几百套设备“悬丝诊脉”,利用传感器诊断各种图谱、波形信号,分辨设备出现的问题。
山东康吉诺技术有限公司里,设备装上了各种传感器。
“我们研发的扁鹊平台能通过望闻问切四步完成对设备的故障检测,‘望’即观测温度、压力、流量等运行状态参数;‘闻’是依据设备杂音、异响排查隐患;‘问’为与控制系统交互并查阅历史故障库;‘切’是借助传感器感知振动、位移等物理特性。”公司董事长卞万良介绍。
康吉诺是一家为企业设备综合效率的提升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前几年敏锐洞察数字化转型的大势所趋,早早踏上数转智改之路,以扁鹊平台为核心创新成果,实现了制造业向智能化精准运维的跨越。
像康吉诺一样,潍坊不乏在新兴产业“一骑绝尘”的企业。立足自身实际、适度超前布局,打出“提前量”,潍坊依托产业优势提前卡位新赛道,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产学研协同成效显著
创新生态持续优化
新质生产力既需要微观改革创新、市场机制调节,也需要宏观规划引导、政策法规支持,是市场无形之手与政府有形之手共同驱动和培育形成的。
潍坊提供高水平制度供给,围绕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所需所盼,潍坊出台《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集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6部门之力,破解成果转移转化、金融支持等方面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像这样“普惠+定制”的政策,近年来潍坊出台了24个。
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离不开平台的搭建。
站在企业与高校的角度因地制宜搭建平台,潍坊建成集项目成果库、科技专家库和企业需求数据库为一体的潍坊市科技合作信息网,有效推动企业、重点高校、专家资源的互动交流,促进前沿技术和创新成果及时转化。据统计,仅中国科学院化学所与我市相关企业达成的合作项目,已实现企业年度销售收入超过30亿元。
走出去,打破地域局限构建创新共同体,潍坊主动融入济青、京津冀乃至全国、全球范围内的科研资源大生态。
通过与清华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等124家高校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越来越多的本土企业牵手高水平科研机构,企业化解了生产研发中的实际问题,高校科研成果在潍坊落地为真金白银。
截至目前,已有近千项高校院所的技术成果在潍坊实现转化,哈尔滨工业大学15000t/a杀菌剂系列产品、上海交通大学三甲基甘氨酸新技术开发及产业化等106项重大行业性新技术、新产品落地潍坊,增加产业规模近200亿元。
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潍坊全方位优化产业生态,助力传统产业迈向高端、高端产业进军更高端。
瞄定科技创新,瞄准市场需求,葆有前瞻眼光,协调好企业、产业链、产业群的关系,实现政策协同发力,潍坊的探索卓有成效:去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数转智改做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效入选全国典型案例。今年一季度,全市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增速6.8%,高于全省0.2个百分点;科技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0.9%,居全省第1位。
万水千山,道不远人。科技创新的蓬勃力量,为潍坊工业经济“头号工程”注入着源源不断的强大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