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今年入夏以来,我国多地电网负荷创新高。国家电网公司积极应对夏季用电“尖峰时刻”,从经济、技术等方面持续优化电力资源配置,加强需求侧管理,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挖掘多尺度可调节负荷资源,打好负荷管理“组合拳”。
国家电网各单位研判供需形势,细化应对策略,做到分时电价调节、节约用电引导、顶峰错峰前置、虚拟电厂优先、需求响应用足、有序用电保底,多措并举,全力打赢迎峰度夏电力保供攻坚战。
“人工智能+”助力
赋能需求侧管理
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持续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在落实国家“人工智能+”行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人工智能+”在电力需求侧管理中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
6月20日,国网河北电力基于人工智能(决策树)负荷预测系统上线运行。该公司强化负荷分析研判,健全“电力+气象”联动机制,深化“气象+用电负荷”大模型、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推动气象数据与电网负荷预测深度融合。依托负荷预测系统,该公司加强对制冷负荷等关键指标的精准研判,负荷预测准确率提升至98.5%以上,为电网调度与资源调配提供科学决策支撑。
今年,国网湖北电力基于光明电力大模型完成了“行业用电量波动监测及归因分析”“考虑气象预报误差概率性的售电量预测”两大场景建设。场景采用“大模型认知赋能+小模型精密计算+专家经验深度融合”的建设思路,贯穿监测、预测两条主线,实现了人工智能与分析预测的业务融合,可有效提升用电需求分析工作质效和预测稳定性。
此外,人工智能联合物联网技术,灵活调配虚拟电源,相当于一只无形的手,将分散在各个角落的可调节资源,如楼宇空调、储能设备、分布式光伏、电动汽车等分散电源,动态整合形成可精准响应电网需求的“调节池”,成为可调节电源的“智慧管家”。
虚拟电厂发力
聚合更多资源
虚拟电厂作为一种通过市场化方式参与电网运行的“特殊电源”,在迎峰度夏期间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夏季,上海虚拟电厂建设运营持续发力。6月23日,申能能服、浙江卓阳、上海鼔润三家优质虚拟电厂运营商接入上海市虚拟电厂运营管理平台,平台资源池得到进一步扩容。
自2025年1月上海市虚拟电厂管理中心揭牌以来,国网上海电力通过持续吸引优质主体接入,不断夯实“资源聚合、检测认证、市场实践、技术支撑”四大关键环节,构建起“种类多、响应快、调节准、机制活”的新型需求侧管理体系,提升电网运行的经济性与灵活性。
目前,上海虚拟电厂已聚合46家运营商,总申报可调能力突破170万千瓦,资源种类丰富多元,涵盖充换电、商业楼宇空调、工业负荷等领域,为今夏安全稳定供电提供坚实支撑。
在湖北,虚拟电厂运营服务能力不断加强。近年来,国网湖北电力大力推进虚拟电厂建设,建成华中地区首个省级虚拟电厂平台。
今年以来,国网湖北电力推动5家能量型虚拟电厂常态参与现货交易,年底前削峰能力达到50万千瓦;组织14家调节型虚拟电厂参与需求响应,健全现货调节与需求响应衔接机制,形成保供合力;针对高比例新型电力系统高频次、短周期调频需要,结合充换电设施功率灵活可调、规模持续扩张等特点,构建充换电资源参与电力调频辅助服务应用体系,扩大调频资源规模达到6万千瓦。
开展需求响应
深挖调节潜力
今年,国网河北电力加强需求响应市场运营,引导客户广泛参与,持续挖掘可调节负荷资源,整合工业企业弹性检修、城市景观照明、工商业空调负荷等柔性资源350万千瓦,作为供应紧张时的前置调节对象,同时备足500万千瓦需求响应资源,协同各地落实1565万千瓦有序用电能力,确保供电紧张时段“让电于民”。同时,该公司持续推广“e起节电”品牌活动,发掘低压用户错峰用电能力;分档制定负荷管理应急预案,逐户细化调节方式,分层分级开展专项演练,提升快速响应能力,全面保障迎峰度夏期间电力可靠供应。
面对迎峰度夏保供形势,国网冀北电力通过前期准备,已构建350万千瓦需求响应能力。该公司将大数据中心项目全量纳入负荷资源排查重点,对供区内93个重点大数据中心项目展开负荷资源排查,逐一评估其削峰、填谷调节、离网自保供电能力,“一户一策”制定调节方案,核定离网自保能力53万千瓦。该公司依托负荷管理系统搭建大数据中心项目运行实时监测模块,科学分解负荷调节指令,指导企业通过提高冷水机组温度等措施响应电网调节需求,同时积极探索大数据中心项目算力转移,推动负荷跨区优化,拓展负荷管理手段,确保度夏保供万无一失。
为进一步提升负荷调控精准度和灵活性,今年以来,国网上海电力大力拓展空调负荷、充换电站、新型储能等五类城市特色资源,同时创新开展“算电协同”研究,通过市内(临港—青浦)及省间(上海—苏州)算力转移试点,有效挖掘数据中心项目调节潜力。此外,国网上海电力还积极研究完善激励政策与现货市场衔接机制,充分激发用户侧资源主动参与电网调节的积极性。
国网湖南电力通过分时电价等市场价格信号机制,引导鼓励电力客户调整生产计划、主动削峰填谷。该公司鼓励工业企业利用4~6月丰水期供电能力富余、电价水平相对较低的窗口期加力生产;在7~8月全网用电高峰期安排检修、试验等。5月9日以来,累计922家工业企业参与调峰辅助服务,最大填谷负荷达66万千瓦,消纳清洁能源1.07亿千瓦时,实现调节收益1573万元。7月下旬至8月上旬,预计最大可转移度夏用电负荷达50.2万千瓦。
今年夏季,国家电网公司各单位多措并举,从推动市场化需求响应、促进节能降耗、扩大绿电消费、保障电力安全等方面不断丰富电力需求侧管理实践,依托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推动负荷精准调控,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安全可靠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