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2025年7月8日,云南省发改委、工信厅、能源局联合推出《绿电直连建设实施方案》,为新能源消费模式按下“加速键”。这项被戏称为“新能源界外卖直达服务”的创新政策,将风电、光伏发电的“新鲜电能”通过专属“电力高速公路”直送工厂,彻底告别传统电网的“中间商”。
这一模式创新带来多重价值,分类设计的并网型(保留公共电网备用)与离网型(完全独立运行)系统,既规避新能源波动对主网的影响,又为偏远地区提供可靠能源解决方案;企业获得的每度电均可追溯至具体新能源项目,满足国际市场对产品碳足迹的认证需求;以绿色铝产业为例,通过直连周边风电场构建“风-铝”一体化体系,实现用电成本降低与碳排放强度显著下降。
绿电直连的核心在于构建“源-储-荷”协同的智能系统。《实施方案》明确三大技术要求,并网型项目需实现较高比例的自发自用电量,倒逼企业优化生产节奏与发电曲线耦合;要求配置一定比例储能系统,既平滑发电波动,又催生长时储能技术应用;在关键节点部署智能计量装置,实时数据上传至电力交易平台,为绿证交易和碳资产管理提供支撑。
云南的战略布局将绿电直连深度融入“资源经济、口岸经济、园区经济”三大战略。允许出口型企业通过直连线路“就地取电”,既消化未并网新能源项目,又帮助企业应对国际碳壁垒;重点扶持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等低碳产业,形成“新能源开发-绿色制造-碳资产交易”的价值链闭环;在电网薄弱地区布局离网型项目,推动“光伏+农业”“风电+矿产”等复合开发模式,实现土地资源立体化利用。
为平衡各方利益,《实施方案》设计市场化机制,创新“备用容量费”模式,直连用户需为公共电网备用服务付费,但免除政策性交叉补贴;建立三级把关机制,对停产搬迁企业实施项目终止与电源再分配,形成灵活市场;将储能配置纳入项目核准前置条件,推动多种技术路线竞争,预计将拉动储能设备投资。
绿电直连不只是修条电线,更是打开“低碳未来”的任意门。企业可能从“被动用电”转型“主动储电”,低谷期疯狂囤电,高峰期自用或反卖电网,形成“微电网+虚拟电厂”的新型商业模式。
正如《实施方案》所指出:“绿电直连并非终极目标,而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战略支点。”当政策创新、技术突破与市场机制形成协同效应,云南正以“西南方案”为全国乃至全球能源转型提供可推广的范式。
而在这一场绿色变革中,储能技术已成为工业低碳转型的核心支撑,有力印证着中国双碳战略的实践路径。
具体原文与官方解读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