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数智化储能系统>储能安全与消防 返回

烧舱测试终究还是“火”进了工商储

作者:吴涛 来源:中国储能网 发布时间:2025-07-16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7月3日,国网浙江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标准化储能装置首次极限燃烧测试在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基地顺利完成,该实验填补了小型工商业成套储能装置热失控场景实测的空白,为工商业储能行业安全标准的建立与完善提供了重要技术参考。

同一时间,思格新能源也宣布完成了针对其堆叠式工商业储能系统SigenStack的大规模火烧测试。在完全失去主动防护的情况下,SigenStack成功实现火势控制在单个电池PACK内部,且未造成相邻电池包及电池簇发生热失控。

这意味着今年以来在大储领域热出圈的储能烧舱测试之火“蔓延”到了工商储。


储能火烧实验“爆火”背后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浪潮中,储能作为平衡能源供需、提升电网稳定性的关键技术,市场规模一路高歌猛进,国际能源署(IEA)数据显示,过去五年全球储能装机容量增长近3倍,其中,中国是全球新型储能装机增长最快的国家。

据CESA储能应用分会数据库不完全统计,2024年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达30.46GW/77.3GWh,功率规模同比增长45.61%,容量规模同比增长64%;今年前5月中国储能新增装机规模仍然高速增长,新增投运新型储能项目18.62GW/47.57GWh,规模同比增长110%(功率)/112.94%(容量)。

全球储能高速增长的同时,储能电站火灾事故高发,近十年来发生了百余起,但这些火灾事故详细数据未能获取和保存。

频发的事故让安全问题成为储能行业面临的一大严峻考验,倒逼全球储能从“合规性认证”迈向“灾害级防控”,促使企业通过烧舱测试来评估储能系统在极端灾害情况下的耐受能力和可控性,向市场证明自身产品的安全性。

储能燃烧测试能够提供更贴近现实的解决方案,将完整的储能系统置于模拟舱内,模拟热失控、外部火源、电气故障等极端场景,全方位检验系统在火灾中的安全性,包括火势蔓延速度、灭火系统有效性、烟气排放控制等关键指标。

通过燃烧测试,企业能直观发现产品设计缺陷与安全隐患,为改进技术、提升安全性能提供方向,成为行业在安全困境中寻求突破的 “救命稻草”。

另一方面,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变化也推动着,储能燃烧测试从行业幕后走到聚光灯下。

国内方面,136号文、394号文推动中国储能产业进入“价值”驱动的深度洗牌期,安全成为资产价值的核心,是“淘汰赛”第一关,烧舱测试成为验证储能产品安全极限的高阶“试金石”。

国外方面,随着2024年以来美国国家消防协会NFPA 855、加拿大标准协会CSA TS - 800等章程、认证测试标准的更新,大规模火烧测试逐渐从“可选”变为“强制”测试标准,成为海外储能市场的“入场券”,也是中国储能企业出海必须面对的考验。

即便欧洲、澳洲等海外市场及国内市场目前未强制要求,但在储能产品的招标和选择上已出现明显倾向性,甚至在招投标中把是否通过烧舱测试作为加分项。

2024年下半年以来,越来越多头部企业的参与,使得烧舱测试在行业内热度不断提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远景储能、Fluence、科陆电子、海辰储能、阿特斯、瑞浦兰钧、华为数字能源、比亚迪储能、瓦锡兰、阳光电源等10几家储能相关企业对集装箱储能系统进行了烧舱测试。

在行业仍在内卷、价格持续下探的当下,烧舱测试成为储能企业展示自身技术实力和产品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参与烧舱测试并取得良好的测试结果,可以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吸引更多客户和项目,提升市场份额和行业地位。


图片来源:国网浙江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

工商储也需大火“淬炼”真金

近年来,随着峰谷电价差拉大、分布式能源普及以及政策的大力扶持,工商储市场规模呈指数级扩张。

据CESA储能应用分会数据库不完全统计,2024年,单独配置的工商业储能电站项目新增装机625个,规模达1.9GW/4.87GWh,容量占比6.30%,总投资超39.52亿元。

2025年,工商业储能市场继续保持爆发式增长态势,前5月,用户侧工商业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达1.09GW/2.64GWh,不仅项目数量、规模同比大幅增长,且单个项目规模越来越大,其中百兆瓦时及以上的项目明显增多。

从工厂、园区、数据中心到商业综合体,工商储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工况环境日益复杂,单个项目规模不断扩大,然而,占主导地位的锂电池储能系统,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发生热失控,对于通常部署在人员密集区域的工商储系统而言,若发生火灾可能造成重大损失。

经历了前几年高速发展,工商储正从 “规模扩张” 转向 “质量提升”,而技术、产品 “参差不齐” 的现状,无疑是最大的障碍,唯有主动引入 “火烧实验”,用模拟危机的 “烈火” 烧出薄弱环节,炼出真金,才能促使整个行业产品质量、技术得到提升。

这些因素使得工商储燃烧测试成为保障系统安全运行的必要环节,从源头上识别风险、改进技术,成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

从行业层面来看,燃烧测试促使企业加大在安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推动整个行业技术革新。

一方面,工商储企业通过不断优化电池热管理系统,改进隔热材料与结构设计,增强电池模组间的热隔离性能;另一方面,完善消防预警与灭火系统,实现早期精准预警与高效灭火,降低火灾风险。

同时,测试结果的公开透明,也有助于建立市场信任机制,淘汰安全性能不达标的产品与企业,净化市场环境,推动行业良性发展。

对于工商储企业而言,通过严格的燃烧测试,不仅是产品质量与安全性的有力背书,更是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以思格新能源为例,其针对工商业储能系统 SigenStack 完成的大规模火烧测试,在移除所有主动安全防护机制下,成功将火势控制在单个电池 PACK 内部,未引发相邻电池热失控,这一成果让客户对产品安全性信心大增,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为拓展业务版图奠定坚实基础。


图片来源:思格新能源

未来,工商储燃烧测试将朝着三个方向演进

早期的工商储燃烧测试,方法相对简单,多为针对单个电池或小型模组进行模拟燃烧实验,评估指标也较为单一,主要关注火焰传播速度与灭火难易程度。

随着储能系统规模增大、结构复杂化,测试技术不断升级。如今,大规模火烧测试成为主流,模拟真实储能场景下多个电池簇、柜体紧邻布置,在满荷电状态下主动触发热失控并观察燃烧蔓延全过程,全面监测温度场、气体成分、压力变化等多维度参数。

国网浙江综合能源、思格新能源对于各自工商储产品的燃烧测试均设置了严格的条件。

国网浙江综合能源测试严格按照浙江省用户侧工商业储能的典型实地布局,将两台220千瓦时的储能柜以15厘米超紧凑间距并排放置,共部署200余个温度监测点,实时捕捉火焰蔓延路径与热辐射数据,在“零干预”状态下进行全过程监测。

测试验证了在15厘米的密集布局条件下,储能系统能够有效将火灾控制在单机范围内,成功阻断热失控向相邻柜体的蔓延。

思格新能源则严格按照真实工商业场景下的最小标准安装距离进行布置:前后两簇设备间距20cm,左右间距30cm,高度还原了现场部署密度,进一步验证了在有限空间、设备高密集度条件下系统结构的抗风险能力。

未来,工商储燃烧测试将朝着智能化方向迈进,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与物联网技术,实现测试过程实时监控、数据分析自动化与风险预测预警,提升测试效率与准确性。

例如,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对海量测试数据进行挖掘,提前识别潜在安全隐患,优化产品设计。

场景化测试也将成为趋势。不同工商业应用场景对储能安全需求各异,未来将针对数据中心、医院、工业厂房等特定场景,制定个性化测试方案,确保储能系统在复杂环境下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在全球化进程中,随着中国工商储企业加速出海,燃烧测试标准的国际协调与互认变得愈发重要。各国将加强合作,共同完善全球统一的测试标准体系,促进储能产品与技术在全球市场的自由流通,推动工商储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健康发展。

分享到:

关键字:储能燃烧测试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