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技术>锂离子电池 返回

《电化学储能行业发展报告2025》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电联 发布时间:2025-07-18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7月16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动交通与储能分会发布《电化学储能行业发展报告2025》(简称《报告》)。其中显示,2024年电化学储能运行效率与商业价值实现 “双突破”,平均转换效率达88.75%。

《报告》分析了9个省份独立储能运营模式,以江苏为例,“充放电价差+顶峰补贴+容量租赁+储能补贴”模式,50MW/100MWh独立储能电站7-12月总收益1300万元。

此外,《报告》还创新开展了731座电化学储能电站关键设备质量调研。电站层面,2024年转换效率低于国家标准要求的电站占调研电站的18%;充电/放电能量保持率低于80%的电站占调研电站的14%。电池层面,2024年存在电池模块更换的电站占调研电站的16%,更换电池模块数量占总数的0.16%;因电池一致性等问题给电芯补电的电站占调研电站的30%,补电电芯数量占总数的0.05%。变流器层面,2024年存在变流器元器件更换的电站占调研电站的20%,主要更换原因包括设备质量缺陷、变流器硬件故障、电气故障等原因。消防设施层面,消防设施联动功能不完备的情况,占调研电站的5%。

原文如下:

近年来,新型储能尤其电化学储能发展日新月异,并且产业市场广阔,发展潜力巨大。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动交通与储能分会联合国网新能源云技术有限公司、“储能与电力市场”公众号等共同编纂形成了《电化学储能行业发展报告2025》(简称《报告》),从政策环境、市场发展、运营模式、安全管理、标准建设等维度,全面分析了行业现状,并展望未来趋势,为企业战略制定、行业研究提供参考。

《报告》主要内容如下:

PART.01

归纳整理2024年国家和地方储能政策,并给予解读

2024年,我国电化学储能行业迎来政策“强支撑”。“发展新型储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更将“推进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纳入了法律框架,从国家层面确立了储能在新型能源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政策红利不止于顶层设计。2024年全国各区域累计出台超1000项储能相关政策,从储能配置要求、电力市场参与机制,到电价补贴、需求响应规则,形成了“国家框架+地方细化”的全链条政策体系,推动行业加速从“政策驱动”向“市场化运营”转型,为储能商业化按下“加速键”。

《报告》归纳整理了2024年国家以及地方的相关政策情况,方便读者查阅。

《报告》摘录:《关于建立健全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价格机制的通知》

政策:明确推动各类经营主体公平参与辅助服务市场,确定按照“谁服务、谁获利,谁受益、谁承担”的总体原则,不断完善辅助服务价格形成机制。

解读:现货市场与调峰辅助服务市场融合、辅助服务市场和现货市场联合出清的说明,明确了各类电力市场的衔接问题,为未来储能参与各类电力市场的规则制定奠定基础。与此同时,该通知或将使调峰、调频市场面临补偿收益下降的风险。通知规定,调峰服务价格上限原则上不高于当地平价新能源项目的上网电价;调频性能系数原则上不超过2,调频里程出清价格上限不超过15元/MW,采用基于调频里程的单一制价格机制。在此规定下,陕西、新疆等地原本制定的0.5元/kWh 以上的调峰报价上限将面临大幅降低,调频等性能指标的限价也将降低灵活性调节资源的优势。目前,调峰、调频是储能最主要参与的两个辅助服务,储能的辅助服务收入也因此面临降低的风险。

PART.02

统计了2024年电化学储能发展情况、技术路线对比和设备厂商分布

《报告》依托国家电化学储能平台,统计分析了2024年电化学储能的发展情况。截至2024年底我国累计投运电化学储能电站达1473座,总装机规模62.13GW/141.37GWh,其中17个省份累计装机超1GW,区域布局呈现“多点开花”态势。

此外,《报告》还从技术路线(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铅炭电池),主要设备厂商分布等角度进行了统计分析。

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新增电站中百兆瓦级以上大型项目占比74.16%,新疆、内蒙古等地吉瓦时级电站陆续投运,标志着电化学储能单站迈向“吉瓦时时代”。

技术路线上,行业呈现 “主流稳固、多元突破” 的特征。锂离子电池以 96.03%的市场占比稳居主导地位,其中磷酸铁锂电池占比达99.91%,凭借安全性与经济性成为市场首选。

而技术多元化探索成效显著:全钒液流电池、铅炭电池进入示范及初步商业应

用阶段,钠离子电池也启动示范项目,为特定场景提供了差异化解决方案。

《报告》对各类技术的发展现状、成本波动与应用潜力进行了深度解析,为行业技术选型提供了科学依据。


PART.03

对江苏、宁夏等9个省份的独立储能运营模式进行了分析

2024年电化学储能行业运行效率与商业价值实现 “双突破”。全年平均利用小时数达911h,较2023年提升约300h,浙江、江苏、广东等8个省份更是突破1000h,显示储能设备利用率大幅提升。能效水平同样亮眼,平均转换效率达88.75%,电网侧综合效率达81.71%,技术迭代与运维优化成效显著。

商业模式方面,独立储能成为“收益标杆”,通过充放电价差套利、辅助服务、容量租赁等多元方式实现收益突破。

《报告》主要分析了江苏、宁夏、广西、内蒙古、广东、山东、河北、云南、甘肃9个省份独立储能运营模式,给读者提供运营分析思路。

《报告》摘录:江苏独立储能主要收益模式分析

情况:江苏独立储能主要收益模式为“充放电价差+顶峰补贴+容量租赁+储能补贴”。以江苏某50MW/100MWh独立储能电站为例,2024年(7—12月)项目总收益1300万元,其中充放电价差收入580万元,容量租赁收入80万元(租赁容量38.96MWh),顶峰补贴收入640万元。

分析:

①充放电价差。独立储能在迎峰度夏(冬)期间充电不结算电费,非迎峰度夏(冬)期间充电按60%燃煤基准价结算,放电均为省燃煤发电基准价。即迎峰度夏(冬)期间(1月、7—8月、12月)价差约0.391元/kWh,非迎峰度夏(冬)期间价差约0.1564元/kWh。此外,2024年12月江苏省发展改革委、能源监管办发布了《关于开展2025年电力市场交易工作的通知》,独立储能可作为市场主体参与电力市场交易,2025年6月江苏现货市场进入长周期结算试运行。

②顶峰补贴。迎峰度夏(冬)期间依据独立储能上网电量给予逐年退坡顶峰费用支持,2023年至2024年0.5元/kWh,2025年至2026年1月0.3元/kWh,顶峰费用从尖峰电价资金中列支。

③容量租赁。容量租赁也是江苏独立储能项目主要收益模式之一,江苏省政府部门未出台容量租赁指导价格,相关价格和费用由各投资主体自主协商确定。

④地市补贴。南京、苏州、无锡、溧阳等多个市区发布了储能投资补贴或放电补贴政策,叠加地市补贴独立储能收益增厚。

PART.04

归纳2024年全球安全事故、国行标情况

《报告》依托国家电化学储能平台统计显示,2024年电化学储能电站整体安全运行良好,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可用系数达0.98,电站关键设备、系统以及集成安装质量问题是导致电站非计划停运的主要原因。

安全是储能行业的生命线。2024年全球范围内发生了多起锂电池工厂及储能系统相关的安全事故,《报告》对8起安全事故进行了介绍,为大家提供参考。

此外,《报告》还创新开展了731座电化学储能电站关键设备质量调研,从电站层面、电池层面、变流器层面等进行了统计介绍。

《报告》摘录:产品质量调研(部分)

整体来看,电站层面2024年转换效率低于国家标准要求的电站占调研电站的18%;充电/放电能量保持率低于80%的电站占调研电站的14%。电池层面2024年存在电池模块更换的电站占调研电站的16%,更换电池模块数量占总数的0.16%;因电池一致性等问题给电芯补电的电站占调研电站的30%,补电电芯数量占总数的0.05%。变流器层面2024年存在变流器元器件更换的电站占调研电站的20%,主要更换原因包括设备质量缺陷、变流器硬件故障、电气故障等原因。消防设施层面消防设施联动功能不完备的情况,占调研电站的5%。

当前我国储能领域步入关键的标准化发展阶段,标准体系基本完备,涵盖基础通用、规划设计、施工及验收、运行与维护、检修、设备及试验、安全环保、技术管理等方面。2024年全国电力储能标委会发布电化学储能相关国家标准18项、行业标准3项。《报告》也对系列标准进行了列举,方便查阅参考。


PART.05

对行业未来趋势作出预判

随着市场机制完善,储能装机增速将更贴合实际需求,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优先”;大型化与长时化成为明确方向,4h及以上长时储能占比将持续提升;在利用效率提升与商业模式成熟双重驱动下,储能盈利空间逐步打开;构网型储能需求增长将推动技术路线进一步多元化;安全管理将迈向更精细化、智能化的新阶段。

《电化学储能行业发展报告2025》不仅是2024年我国电化学储能行业的“成长答卷”,更致力于成为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导航图”。

分享到:

关键字:电化学储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