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虚拟电厂 返回

国网安徽电力构建车网互动双向调节机制 开辟绿电消纳新路径

作者:金雨双 疏雅慧 李明 来源:国家电网报 发布时间:2025-07-18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7月15日下午,安徽合肥气温超过36摄氏度。在合肥市政务中心外的车网互动双向充放电桩旁,合肥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投资运营有限公司信息技术部前端开发员李方亮测试充电桩的放电功能。他说:“我们正加紧测试不同品牌新能源汽车与充电桩的匹配情况,也在与合肥供电公司加强协作,争取近期让这里的21台充电桩面向社会开启充放电功能。”

进入7月,合肥高温天气持续,全市最大用电负荷多次创新高。调动多种类型的需求侧主体参与电网柔性调节已成为应对迎峰度夏负荷高峰的重要手段。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在全国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城市中的合肥、淮北,通过有序充电、双向充放电等手段,构建起车网互动的双向调节机制,不仅有效助力迎峰度夏电力保供,还开辟了绿电消纳新路径。车网互动技术的探索仅是该公司建设智慧配电网的一个方面。

面对持续攀升的用电需求,智慧配电网在助力新能源电量消纳、负荷调节、应急响应、防灾保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构建智慧配电网,涉及领域多、覆盖面广、时间跨度长。国网安徽电力应用市场化机制,推进智慧配电网建设的同时,积极探索分布式光伏并网消纳的新路径。

截至2024年,安徽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占全省光伏发电装机规模的66.6%。国网安徽电力在全国范围首创分布式光伏电站市场化补偿机制,推动分布式光伏电站公平承担电网调峰责任,以价格激励政策引导电站参与系统平衡调节。据介绍,目前已有16.7万座商业分布式光伏电站被纳入系统调节范围,总装机规模为1760万千瓦。今年春节假期期间,部分分布式光伏电站参与了系统调节,最大压降出力34万千瓦。

为了保证参与系统调节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准确执行调度指令,国网安徽电力为部分运行年限较长的电站提供技术支持,帮助电站完成站内可观、可测、可调、可控的“四可”装置改造。7月3日,阳光新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员工刘波来到宇培合肥肥东物流园巡检园区建筑屋顶的分布式光伏电站设备。目前,刘波运维管理的16座分布式光伏电站被纳入系统调节范围,他告诉记者:“完成‘四可’装置改造后,我们只需线上操作就可以配合供电企业的调度指令参与系统调节,在为电力系统平衡作出贡献的同时还获得了经济收益。”

围绕绿色低碳转型要求,安徽省大力实施风电光伏装机倍增工程,全省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增长已提前完成“十四五”倍增目标。为了实现新能源发电的功率互济与动态平衡,在新能源装机规模快速增长的阜阳和蚌埠,国网安徽电力打造更具韧性的智慧配电网,建设台区间低压柔性直流互联系统。这种“刚柔并济”的网架结构,有效解决了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带来的系统波动难题,更好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在淮河、洪河、白鹭河三河交汇处,“千里淮河第一闸”王家坝闸立在宽阔的河面上,守护着两岸的田野。它是淮河流域第一座调洪设施和安全屏障,在汛期承担着容纳上游洪水、削减向下洪峰的重任。周边水系复杂,防汛形势严峻,且近年来夏季极端天气频繁,对可靠供电、及时响应提出更高要求。在王家坝闸所处的淮河濛洼蓄洪区,国网安徽电力分区域配置“微电网+储能”,搭建了融合气象、水文、电网等专业数据的配电网智慧防汛平台,实现了物理空间电网与数字空间电网的协同互动。

智慧配电网建设的关键在实践落地。着眼于未来,国网安徽电力依托安徽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新兴产业集聚地优势,探索电网发展应用新兴技术的更多可能。

合肥是全国量子科技研发最前沿,目前已培育集聚相关企业91家,建设省级以上研发平台24个。量子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场景主要为量子计算、量子测量和量子通信,具有算力强、精度高、保密性好的特点。国网安徽电力于2023年建成电力量子感知实验室,陆续推出量子点多参量传感器、量子配网电流传感装置等创新成果。如今,合肥虚拟电厂系统融合应用了5G通信和量子加密技术,大幅提升了负荷调整指令传输的安全性和效率,使负荷调整响应时间由过去的90秒缩短至15秒。电力量子感知实验室量子感知技术研究专责耿佳琪介绍:“实验室将持续验证量子技术成果在电力生产中的实际性能,推动量子技术在电力行业的规模化应用。”

在安徽,智慧配电网建设以更灵活更可靠为目标,正加快拓展更多创新实践的方向,聚力向新发展。

分享到:

关键字:车网互动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