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共生与崛起:亿纬背后的荆门锂电“供应链联盟”全景解读

作者:李斌 来源:中国储能网 发布时间:2025-07-21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在广袤的华中腹地,远离传统沿海制造业的热点区域,一座新兴的产业丰碑正在湖北荆门以惊人的速度崛起。这里并非孤立工厂的简单堆砌,而是一个以“链主”企业亿纬锂能为绝对核心,由全球细分领域“冠军”供应商构成,实现了高度协同、有机共生的先进制造业生态系统。

短短十余年,这片土地上已汇聚了59家产业链企业,形成了年产值逼近千亿元、涵盖从原材料到回收再利用的37种核心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产业集群。凭借其卓越的集群效应,荆门不仅成功跻身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更是以产业基础全国第二、综合实力全国第四的傲人成绩,向世界宣告了“华中锂电之都”的强势崛起。

01

从一颗种子到一片森林:荆门锂电产业的战略演进

荆门锂电产业的崛起,是一部以“链主”企业为核心,分阶段、有逻辑地吸引和培育供应商,最终实现产业生态化的恢弘史诗。

第一阶段(2012-2015):战略播种与深耕潜伏

故事始于亿纬锂能创始人刘金成博士的家乡情怀。2012年,他回到故土荆门,注册成立了湖北金泉新材料有限公司。其初始业务并非直接制造电池,而是聚焦于NMP溶剂回收与新材料,这一布局极具远见地将“绿色循环”的基因植入了未来的产业蓝图。在动力电池市场爆发前夜,亿纬锂能以极大的耐心,在荆门潜伏下来,为日后的腾飞积蓄能量。

第二阶段(2016-2019):引爆点与“引力场”的形成

真正的转折点是2016年。随着全球汽车电动化浪潮席卷而来,亿纬锂能抓住历史机遇,与荆门高新区签订了高达25.18亿元的动力锂电池项目。尤为关键的是,荆门市政府以前瞻性的魄力,提供了10亿元的重资产代建政策支持。这一创举极大地降低了亿纬锂能的前期投资风险,使其能将资源聚焦于技术和产能扩张。在政府强力助推下,亿纬锂能的规划产能从2GWh一路高歌猛进至212.6GWh。2023年8月,总投资108亿元的亿纬动力第十区超级工厂项目开钻,该项目是目前国内单体设计产能最大的锂电池工厂。伴随产能扩张的是产值的爆发式增长。亿纬动力荆门基地的产值从最初的9亿元猛增至2022年的近170亿元,同比增长127%,一举占据了亿纬锂能总营收的“半壁江山”,成为华中地区规模最大的动力储能电池产业基地。

第三阶段(2020至今):供应商大集结与生态成型

当亿纬锂能这个强大的“引力场”形成后,产业生态的构建便进入了高速轨道。在亿纬锂能强大的市场订单牵引和“以商招商”的战略推动下,全球锂电各细分领域的“冠军”企业,如同被磁石吸引的铁屑,纷至沓来,一个星光熠熠的“冠军联盟”在荆门迅速成型。

这一阶段的供应商入驻,呈现出鲜明的层次感和逻辑性:


1.被激活的“原住民”——格林美(GEM)

作为早已在荆门从事废旧电池回收的龙头企业,格林美并非被“招来”,而是在这股产业浪潮中被彻底“激活”。凭借其在回收和材料再生领域的深厚积累,格林美成功转型升级,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动力电池材料制造企业之一。其在荆门建成了年产10万吨三元前驱体和2万吨正极材料的庞大产能,三元前驱体销量稳居全国第二。2022年,其荆门园区产值已高达260亿元,成为集群内部与亿纬锂能并驾齐驱的另一增长极。

2.深度绑定的“战略伙伴”——恩捷与新宙邦

湖北恩捷新材料:作为全球隔膜出货量领先的龙头,恩捷于2021年9月签约落户荆门,总投资52亿元,建设16条世界领先的湿法隔膜生产线,总产能规划达16亿平方米,足以满足100GWh锂电池的隔膜需求。这笔巨额投资的背后,是亿纬锂能参股其荆门公司45%的深度资本绑定,双方由此结成荣辱与共的“利益共同体”。

荆门新宙邦新材料:作为全国电解液出货量第三的巨头,新宙邦在亿纬的邀请下落户,并同样接受了亿纬30%的股权投资。其项目总投资8亿元,一期年产2万吨项目投产后,2022年销售额即达12亿元,随后迅速启动二期年产10万吨项目,确保了亿纬这一“电池血液”的稳定供应。

3.紧随客户的“护航舰队”——科达利与金杨金属

湖北科达利精密工业:作为方形铝合金壳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的霸主,科达利紧随其大客户亿纬的步伐,在荆门投资10亿元建设生产基地,实现了“零距离”配套。

荆门金杨金属制品:同样,作为圆柱钢壳市场占有率领先的企业,金杨金属的落户也是为了贴身服务亿纬的圆柱电池产线。此外,荆门震裕科技、祥鑫科技、中泽精密等一批结构件配套企业也相继入驻。

4.产业链的二次延伸与补强

电解液有机溶剂龙头上海源晗新材料的落户,极具代表性。它不仅是看中了亿纬和新宙邦的下游市场,更是被上游的荆门化工循环产业园能提供的化工原料所吸引。其投资30亿元、年产23万吨的碳酸酯项目,直接为园区内的新宙邦提供核心溶剂,形成了供应商之间的横向配套。

一批“专精特新”企业也相继入驻,填补了产业链上的各个关键环节,如专注电解液功能添加剂的荆门吉和昌(其产能近三年翻了三番),以及生产电池级LiPF₆等锂盐的湖北百杰瑞。

至此,从时间线和驱动力来看,亿纬锂能是无可争议的“发起者”和“架构师”。它以自身庞大的订单为引力,以精准的股权投资为纽带,主动、有序地将全球最优秀的供应商“拉”到自己身边,共同编织了一张覆盖全产业链的生态巨网。

02

精密协作:一部多声部协同的产业交响乐

荆门产业集群之所以能爆发出惊人的能量,其核心秘密在于内部形成了一套高效、精密、立体的协同作战体系。


纵向协同

(1)资本绑定:从商业合同到命运共同体

亿纬锂能对湖北恩捷(隔膜)45%和荆门新宙邦(电解液)30%的战略参股,是整个协同体系的“压舱石”。对供应商而言,恩捷投资52亿建设16条世界顶级生产线,新宙邦快速扩产至8万吨,这些巨大的资本开支背后最大的风险是市场不确定性。亿纬的参股,相当于提供了一份长期、稳定且庞大的“订单保证书”,彻底消除了其后顾之忧,使其可以专注于技术和产能的极致发挥。对亿纬而言,它获得了对两大核心“命脉”材料——隔膜和电解液——前所未有的供应安全与成本控制力。更重要的是,它获得了参与供应商研发决策的话语权。当亿纬开发下一代高能量密度或快充电池时,可以提前与恩捷、新宙邦的工程师共同定义隔膜的孔隙率、涂层配方和电解液的新型添加剂,实现从“选用”到“共创”的飞跃。

(2)数字化调度:高效运转的“超级工厂”

亿纬锂能与其核心供应商的协同,由一个以数据为核心的“智能驾驶舱”数字化平台统一调度。该平台根据实时生产排程,自动生成精确到小时的物料需求计划,并将这份包含具体数量的指令,通过供应链协同系统即时发送给园区内的对口供应商,例如荆门新宙邦(电解液)、湖北科达利(方形铝壳)和荆门金杨金属(圆柱钢壳)等。

接收到指令后,供应商便立即启动按需生产。以荆门新宙邦为例,其自动化车间会直接调用园区内上海源晗新材料有限公司(溶剂)、湖北百杰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锂盐)以及荆门吉和昌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添加剂)等上游企业的原料进行即时调配。生产完成的电解液成品无需复杂包装,通过短途“隔墙”运输,在极短时间内便能送达亿纬锂能的指定生产工位直接使用,实现了从订单生成到物料上线的无缝衔接和高效流转。

横向协同

如果说纵向协同是集群的“脊梁”,那么横向协同就是其盘根错节、赋予其强大韧性的“神经网络”。荆门模式的先进之处在于,它超越了简单的“一对多”星状配套,演化出了供应商之间“多对多”的网状生态。

基础原料层:最上游的荆门化工循环产业园,为整个生态提供一氧化碳、甲醇、氢气等基础化工原料。

核心组分层:上海源晗利用这些基础原料,生产出高纯度的碳酸酯类溶剂(EC, DMC);湖北百杰瑞则生产出核心的锂盐(LiPF₆);荆门吉和昌则专注于研发生产能提升电池性能的各类“味精”——功能添加剂。

集成供应层:新宙邦作为“总调配师”,从园区内的“邻居”——源晗、百杰瑞、吉和昌那里获得所有核心组分,进行最终的配比与生产。

循环协同:面向未来的“绿色闭环”复调

循环协同,是荆门模式最亮眼、最具前瞻性的“点睛之笔”,它将集群的竞争力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维度。这一闭环由回收巨头格林美和亿纬锂能的“初心”——湖北金泉共同主导,构建了一个完美的“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复调。

亿纬、科达利等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镍、钴、锂的电池边角料、废品,以及未来市场上退役的废旧电池,被统一送往格林美的世界级回收工厂。通过先进的湿法冶金技术,这些废料被“拆解”回金属盐形态。这些高纯度的再生原料,转身就成为格林美生产新一代三元前驱体的优质“口粮”,或者直接供给园区内其他正极材料企业。这不仅是对资源的极限利用,更是对冲国际锂、钴价格剧烈波动的强大经济护城河。

在亿纬的涂布车间,昂贵的NMP溶剂在完成使命后,通过回收系统被收集起来,输送至最初的起点——金泉新材料。金泉利用其专业技术进行精馏提纯,使其恢复到新溶剂的纯度标准,然后再通过管道送回亿纬的生产线。这个过程周而复始,每年为亿纬节约的成本高达数亿元。

这个绿色闭环的战略价值是双重的。经济上,它将废料变为宝贵的“城市矿山”,构筑了强大的成本优势。战略上,它完美契合全球碳中和与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的大趋势,为荆门锂电产品贴上了“绿色”标签,这在日益重视供应链碳足迹、即将推行“电池护照”的欧洲市场尤为重要,将合规成本转化为了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

03

结语

“荆门模式”的成功固然令人振奋,但其复制并非易事,它需要一系列苛刻的先决条件:扎实的工业基础(特别是化工产业)、充足的土地能源和环境容量、具备战略眼光和高效服务能力的“有为政府”,以及能够吸引并留住“链主”企业的综合实力。

展望未来,荆门并未停下脚步。面对日益激烈的国内竞争和新技术路线的挑战,荆门高新区正积极谋划,避免“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同时,一个更宏大的蓝图正在展开:规划面积26.6平方公里、总投资252亿元的国际能谷·锂电小镇正在建设,对标东莞松山湖,预计到2027年将集聚人口10万人,争创全国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根据规划,到2025年,荆门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产值力争突破2000亿元,亿纬动力自身也将向千亿级企业行列阔步迈进。

分享到:

关键字:亿纬锂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