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规模化集群智能调度技术 返回

储能的规模化调度运用助力“降峰”

作者:禾木 来源: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 发布时间:2025-07-22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随着气温的攀升,电力系统用电负荷不断创出历史新高。7月16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再创历史新高,最大达15.06亿千瓦。此前,山东、江苏、浙江、广东、天津、冀北等十余个地区用电负荷均创新历史新高,电力系统面临着顶峰保供的压力。

新型储能正成为顶峰保供的“利器”,多地将区域内的新型储能“拧成一股绳”,通过规模化储能集中放电实现对电网的“降峰”。


7月6日,江苏电力省调调用全省93座新型储能电站在晚高峰时段集中放电,包括64个电网侧储能和29个电源侧储能电站,最大放电功率714万千瓦;7月11日,山东电力省调调用全省144座新型储能电站在晚高峰时段集中放电,最大放电功率804万千瓦。

去年7月,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开展了新型储能集中调用试验。国家能源局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新型储能的调用实际案例时,介绍江苏当年开展新型储能集中调用测试,新型储能在实际应用中提供了约400万千瓦顶峰能力。

可以看出,规模化储能的调用模式正成为重要的调节方式,特别是实现上百座储能电站的集中调度,新型储能的并网技术和调度运用技术正日趋成熟。

回顾以往,由于调用技术不成熟,以及新型储能项目涉网性能层次不齐、项目规模小、存在安全风险等因素,新型储能并未被视为“高效可靠”的调节资源,调用技术不成熟,调度次数低,如何实现新型储能的高效调度运用始终是制约行业发展的难题。

2024年4月,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关于促进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用的通知》,规范新型储能并网接入管理,优化新型储能调度方式,加强新型储能运行管理,明确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技术要求。《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也提出,加强智慧化调度体系总体设计,全面推进调度方式、机制和管理的优化调整,加快新型调度控制技术应用,做好调度与电力市场的衔接。


储能电站性能满足并网要求是其高效调度运用的基本条件,接受调度的电源侧和电网侧储能电站并网后均需开展并网检测。国标《电化学储能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GB/T 36547-2024)等规定了电化学储能电站功率控制、一次调频、惯量响应、故障穿越、运行适应性、电能质量等涉网要求,储能项目一般需在并网后3个月内完成并网检测。

加强电力调度支持系统的适应性建设也是关键,通过搭建新型储能的集中监视、控制功能模块,适应新型储能的技术特点建立新型储能AGC/AVC功能模块,探索新能源+储能的联合调度模式,实现多目标、省地调协同的规模化储能集中调用。

建立合理的价格机制可提高新型储能电站“主动参与”调峰的积极性,随着电力市场的加快建设,电能量市场是新型储能参与的主要市场,各地电力现货市场陆续转正式运行,新型储能可自主参与电力现货市场实现对电网的调峰,通过“报量报价”、“报量不报价”等模式参与市场,在电力系统需要时,电力调度机构可直接调用储能,直接调用期间按照独立储能充放电价格机制执行。以江苏为例,在迎峰度夏期间电网调度时,储能电站不结算充电电量费用,放电电量费用按照燃煤发电基准价,电站具有较好的收益水平。

分享到:

关键字:新型储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