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全球范围内发生的多起锂电池火灾引发业界对电池安全与监管的探讨和反思。
近日,西班牙首都马德里附近一家锂电池回收工厂发生火灾。该起事故并非孤例,4月西班牙加泰罗尼亚自治区赫罗纳省一家电池回收厂也曾发生爆炸,该工厂内存储了大量待处理的锂电池、铅酸电池及电解液。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发生的多起锂电池火灾引发业界对电池安全与监管的探讨和反思。在业内人士看来,当前锂电池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型,需通过技术革新、政策强化、产业链协同进一步筑牢安全防线。未来,培育优质产能、提升产品本质将成为行业发展重点,只有符合高标准、严要求的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足。
安全管理紧迫性凸显
作为现代能源存储的核心技术,锂电池应用已渗透至消费电子、交通等关键领域。不过,锂电池实现广泛应用的同时,也伴随着不容忽视的安全挑战。
除上述两起回收工厂火灾事件之外,在储能电站、电动自行车、新能源汽车等应用场景中,锂电池起火事件也时有发生。今年6月,韩国庆尚北道浦项市南区大松面东国制钢浦项工厂的62MWh储能电站突发火灾,起火建筑为两层钢结构,内部安装8392个电池模块;同月,长沙市芙蓉区曾家坪社区新合四村c6栋四单元发生一起低速电动车火灾,该电动两轮起火时处于静止状态,起火物为蓄电池,起火原因为蓄电池故障(热失控);1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莫斯兰丁发电站一发电站起火,数千人被疏散,该发电站储存有数以万计的锂电池。
因电池安全隐患而触发的电动汽车召回事件同样屡见不鲜。5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公告,光束汽车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召回计划。公告显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因动力电池生产过程问题,可能造成部分电芯正负极片偏移,引发电芯过度自放电。极端情况下,导致动力电池过热,存在安全隐患。
总体看,电池安全问题涉及各行各业,安全管理紧迫性凸显。业内人士认为,新应用场景的不断涌现对电池性能提出更高要求,企业需在安全性、可靠性、耐温性等方面进行创新突破。
持续完善标准规范
起火事件的背后,暴露出锂电池在生产、使用、回收过程中存在的消防风险。有分析人士指出,一方面,就产品本身而言,由于锂电池内部化学反应特殊性,一旦发生过热、损坏或者外部冲击,极易引发热失控;另一方面,技术短板和激烈竞争也是安全问题的诱因,部分企业采取低价策略争夺市场份额,使得产品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以储能行业为例,一位从业者向《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近两年系统招标价格走低,触及甚至低于部分厂商成本价格。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部分企业通过牺牲产品质量压缩成本,进而导致产品出现质量和安全问题。
电池回收利用链条同样存在乱象。由于参与主体较多、管理较混乱,部分退役电池流入资质不健全的小作坊,挤占正规企业市场份额,阻碍行业良性发展。而退役动力电池含有锂、钴、镍等多种金属和化学物质,处理不当极易引发安全事故。
针对上述问题,国家和地方层面已出台多项政策,持续加强行业监管、完善技术规范,并规范回收利用行为,以标准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今年5月,国家能源局、工信部、应急管理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消防救援局发布《关于加强电化学储能安全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提升电池系统本质安全水平。工信部门加快电池本体安全研究,推进电化学储能电池技术进步,规范电池系统设计和生产制造。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规范电池产品生产销售,维护市场秩序,加强信用监管,推动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建设。
今年3月,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发布,将于2026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新规将动力电池“不起火、不爆炸”改为强制性要求,被称为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
强化产品创新与测试
总体看,如何进一步保障电池安全已成为多个领域共同面临的议题。而随着安全成为电池行业发展的重点,相关企业也积极行动,从技术研发与生产管理层面强化安全管控,持续提升产品安全性能与质量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稳定性更高的电池产品正成为各大企业的主攻方向之一,有望替代或补充锂电池在部分领域的应用。“不过,虽然部分新兴电池技术可以克服现有电池的部分缺陷,但尚处于早期阶段,缺乏完善的质量标准和安全评估体系,且受限于技术、制造工艺等挑战,距离大规模应用仍需时间。”上述从业者指出。
除加强电池技术研发外,严苛的测试也正成为企业验证产品安全性能的重要方式之一。前不久,海辰储能披露其∞Block 5MWh储能系统全球首次开门燃烧试验的完整成果,此次试验围绕“开门燃烧+双15cm极限间距+主动消防关闭+100%SOC满电状态”四大极限条件展开;瑞浦兰钧宣布,其邻舱全电量满配满充5MWh的Powtrix?储能电池舱成功通过CSA/ANSI C800极端安全测试。
受访人士认为,电池安全要求的不断升级将驱动行业发展向质量优先转型,加速低端产能出清。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向《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完善锂电安全标准的同时,建立完整的安全管理制度也很重要。“比如,要在大型储能电站旁配置一定的救援处理能力,以便在发生安全事件时能及时响应,包括配备必要的救援设备和物资、制定完善的应急救援预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