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7月16日12时50分,安徽合肥新能源发电实时出力达358.3万千瓦,占地区实时总负荷的27.2%。目前,合肥新能源发电总装机容量为686.536万千瓦,占地区电源总装机容量的54%。
近年来,安徽大力实施能源清洁低碳转型、节能降碳能效提升、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等“碳达峰十二大行动”。合肥供电公司围绕新能源开发、绿电消费、应用场景建设等方面发力,加速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城市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城市新能源开发水平不断提升
在巢湖市槐林镇起伏的山峦间,一台台发电机组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这座总装机容量9.9万千瓦的风电场,已运行超10年,累计发电量超10亿千瓦时。
2024年,合肥全社会用电量达628亿千瓦时,本地新能源发电量为65.61亿千瓦时。
近年来,合肥供电公司积极推动光伏发电、风电等规模化并网,通过升级电网网架、试点建设光储充换一体化微电网等举措,保障光伏发电、风电等新能源电源稳发满发;政企协同引导集中式新能源电源向电网资源充足、用电负荷集中区域布局,促进分布式光伏电量有序友好消纳。
“储能也是确保电网稳定运行的重要一环。”合肥供电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唐庆鹏介绍。当前,合肥市新型储能装机容量为33.26万千瓦/129.92万千瓦时,总容量83万千瓦/166万千瓦时的7个电网侧新型储能项目正加快建设中。
随着±800千伏陕北—安徽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设平稳推进,在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的部署下,合肥供电公司履行属地保障协调职责,在站址用地、外部协调等方面保障工程平稳推进。这是首个在合肥落地的“西电东送”项目,2026年投产后每年将向安徽输送电量约360亿千瓦时,其中新能源电量占比超50%,可显著提升安徽省能源安全水平和绿电消费比重。
园区低碳发展、企业降本增效
今年上半年,合肥市全社会用电量为297.13亿千瓦时,其中的工业用电量超“半壁江山”,达157.73亿千瓦时。支持工业园区低碳发展和企业转型升级,做强绿色制造业,成为加快城市节能降碳的重要突破口之一。
TCL家用电器(合肥)有限公司有一座年产量500万台洗衣机的智能工厂。2022年,合肥供电公司和该企业合作制订了综合能效提升方案。按照方案,企业利用厂区屋顶建设了一座容量为2.037万千瓦的光伏电站,日均发电量约6万千瓦时,占企业日用电量的25%左右。
进入“十四五”以来,合肥供电公司紧跟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先进光伏及新型储能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需求,拓展“供电+能效服务”,通过引导企业在用电高峰时段错峰生产、建设光伏发电+储能等综合能源项目等举措,让能源消费大户变为节能降碳大户。
深挖电力数据价值、加快推进专业数字化场景开发应用是合肥供电公司助推园区绿色转型的重要手段之一。2024年3月,合肥供电公司和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共同开发的“高新碳云”平台上线运行。平台有碳评测、碳账户、碳治理、碳核证、碳金融等5个应用场景,可以分析园区总用能和碳排放情况,精准掌握区内试点企业的碳排放、碳信用评级等情况。
根据“高新碳云”平台提供的数据,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和合肥供电公司帮助企业优化用能方案,加速推进园区内企业向绿色低碳、智能化生产转型。园区整体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绿色用能水平持续提升。
虚拟电厂聚合可调控负荷
6月27日,合肥供电公司能源服务技术中心客户经理翟承达通过合肥虚拟电厂,对安徽合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光伏电站7月8日至14日所发的绿色电能进行挂牌交易。交易于当日10时05分完成,成交电量1000千瓦时。
今年3月,合肥虚拟电厂和安徽省电力交易平台系统连通,具备了绿电交易资格。合肥供电公司协助多家企业完成绿电交易。交易后,客户同时获得绿电和绿证使用资格及绿电消纳指标。
2023年5月,合肥供电公司将“5G+量子加密”技术融入合肥虚拟电厂,使其安全性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合肥虚拟电厂目前接入资源总容量为120.53万千瓦。它可将较为零散的分布式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站、新型储能电站等资源聚合为一个虚拟的可控集合体,让它们参与电力系统运行。”合肥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专责陈璐介绍。
合肥市政务服务中心新能源汽车充电站有100个充电桩,其中车网互动充电桩27个。停车场顶棚安装了容量为2280千瓦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配套建设容量为300千瓦/645千瓦时的储能电站,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微电网。该站接入了合肥虚拟电厂。
合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总容量约为2300万千瓦时。5月,合肥供电公司通过合肥虚拟电厂在合肥市政务中心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等5个站点同时完成安徽首次车网互动规模化实测,验证了合肥虚拟电厂调度大规模新能源汽车参与车网互动的技术可行性。
为了服务新能源汽车用能,合肥供电公司加快实施电网升级改造,增强电网支撑保障能力,持续优化充电设施布局规划,在全市范围内建成交直流充电桩1700多个。此外,该公司结合充电需求热力图,助力相关企业精准选址建桩,实现新能源充电设施的高效覆盖和可持续发展。
截至6月底,合肥共建成公共新能源汽车充电站超1200座、换电站100座,安装充电桩超25万个,车桩比达1.57∶1,稳居全省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