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5月下旬,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的我国首个“沙戈荒”地区大型光伏实证示范基地,正式投入使用。先进技术实证区与常规实证测试区汇集了国内主流的10种光伏支架、36种光伏板进行组合搭配,为我国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获取参数。
于此同时,以“链动未来 绿色共赢”为主题的内蒙古自治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发展暨第二届鄂尔多斯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大会,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召开。
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鄂尔多斯把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转型升级突破口,正全力打造国内标杆性新能源汽车生产和应用基地。
“新能源+”开启重塑
鄂尔多斯,能量满满。全市现有煤矿300余座,煤炭产能超9亿吨、煤炭产量超8亿吨,妥妥的中国地级市产煤冠军。风能、太阳能开发潜力达1.5亿千瓦以上,“追风逐光”也是风光无两——已批复风电光伏大基地超6000平方公里,获批新能源装机超8000万千瓦,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
在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蒙西分公司,百米风机叶片即将下线。
新能源倍增行动,使内蒙古各盟市、各旗县、各企业“闻风而动”“向光而行”,万马蹄如骤雨来。鄂尔多斯不失时机地推出了“新能源+”。
新能源+防沙治沙。登临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昭君镇柴登嘎查50米高的瞭望塔,黄沙、蓝海、绿洲尽收眼底。东起准格尔旗、中经达拉特旗、西至杭锦旗,总长400公里、平均宽5公里、场址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的“光伏长城”蔚为壮观。库布其沙漠里,蓝色的光伏长城将变身绿色的生态长城,建成后可实现光伏治沙300万亩。
新能源+新工业。鄂尔多斯高新区秉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初心使命,产业聚链成群。目前,风电产业拥有中车和株洲时代2家公司,形成以整机和叶片为核心的风电产业体系,大兆瓦智能风机、百米级叶片生产等领域“智造”水平全国领先;光伏产业拥有晶澳、亿利新能源、晶旭新能源3家公司,全力构建光伏垂直一体化产业链生态。实现绿电开发潜力在16.5亿千瓦时以上,绿电消纳总能力在36亿千瓦时以上。通过绿电变绿氢,全球首套“千标方级别的方形插片式带压制氢系统”在鄂尔多斯正式下线,目前全市共有氢能装备制造项目12项。未来,高新区将以新能源开发需求为导向,建设世界级新能源装备产业基地。
新能源+新园区。在鄂尔多斯,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正式落地。在驱动上,园区80%的能源直接来自风电、光伏和储能,另外20%的能源通过电网回购绿电,从而实现100%绿电供给;在产出上,园区正打造以远景为龙头的电池及储能产业链,以隆基绿能为龙头的光伏产业链,以美锦国鸿为龙头的氢燃料电池及绿氢设备制造产业链,以上汽红岩为龙头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链。
风、光、氢、储、车形成矩阵
新能源装备制造快速成链起势。形成风电装备10GW、光伏电池及组件85GW、储能装备37GWh、正负极材料70万吨、氢能装备超2万台套之后,鄂尔多斯及时请新能源“上车”——构建“风光氢储车”产业矩阵。
五大产业的每条产业链都由市领导牵头,深入研究该产业在国内外的发展格局与态势,明确鄂尔多斯的优劣势、找寻补短板之道,列出该链条每一环节的头部企业,有的放矢去招商,引来龙头企业后吸引上下游配套,逐渐从一家企业发展到产业链,再逐步壮大成产业集群。
大力推进绿色化运输,鄂尔多斯成为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参与城市、国家首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智慧无人矿山、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公共道路智能网联交通、能源通道智能网联运输、矿山智能网联采掘、新能源数字陆港智慧物流、零碳无尘智慧物流示范建设等一系列项目的有序推进,为推广新能源重卡及乘用车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依托矿用车辆的巨大需求,鄂尔多斯及时把装备制造从“风光氢储”延伸到“车”。
在准格尔经济开发区的内蒙古铁辰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工人们有序作业生产纯电动宽体矿用车。3年前,该公司生产的内蒙古首台纯电无人驾驶矿用车正式下线,如今第二代新能源矿用车也已研发成功。“公司产品按动力系统分为燃油、电动、混动、氢能四大类别。主要为露天矿、短途物流等应用场景提供新能源动力成套装备及智能化运营。”该公司营销负责人介绍,目前公司一期项目已完成投资5亿元,可以实现各类产品的混线生产。
鄂尔多斯统筹推进“风光氢储车”全产业链发展。依托全区唯一乘用车整车生产项目建成基础,以鄂尔多斯高新区为核心,联动蒙苏经济开发区、准格尔经济开发区,紧抓汽车电动网联化发展的新机遇,坚持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一体化发展,先后引进奇瑞、厦门金龙、东风柳汽等7家龙头企业,吸引配套企业150余家,涵盖动力电池、电机电控、销售维保、回收利用等汽车全产业链。
今年一季度,鄂尔多斯汽车制造业增长35.8%。全市力争 2025年底,形成汽车产业50万辆生产能力。
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换挡提速”
作为高质量发展汽车产业的前沿阵地,鄂尔多斯高新区新能源重卡、智能网联汽车具有独特场景优势和市场优势。
“鄂尔多斯高新区主要功夫下在匹配创新资源、优化营商环境上。其中,构建全要素创新生态体系,建成4个国家级创新平台、72个自治区级创新平台。引进院士团队14个,实现全市两院院士、国际顶尖人才零的突破。目前,入住企业2398家,拥有专利数2386件,2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90家高新技术企业‘追高逐新”,让科创关键变量转化为发展最大增量”。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张鹏程介绍,在新能源汽车、智驾系统研发等方面,以奇瑞、金龙为代表的头部企业累计申报各类专利650余件,授权发明专利60余件、实用新型专利近500件。系列科技成果为汽车产业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换挡提速”,注入强劲创新活力。
目前,康巴什区初步建成了具有“车 - 路 - 云”融合感知、协同决策的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开放全域测试道路 355.75 公里,打造全息感知智能化路口 110个,设置 6 个智慧站台,部署智能网联车辆 33 辆,测试里程突破4 万公里,服务人数近 4 万人次。搭建全市“一朵云”的云控基础平台、云控应用系统及大屏展示终端,车路云全部打通。
依托示范区建设,鄂尔多斯引进培育上下游产业。国内自动驾驶头部企业卡尔动力成功在康巴什区注册落地后,以自动驾驶货车编队行驶模式实现运输功能,在全市范围内部署166辆自动驾驶测试车辆用于煤炭及其他大宗商品运输,累计运力达680万吨,目前已平安运营590万公里。围绕产业链打造服务链,先后升级了奇瑞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鄂尔多斯铜川汽车博览园。成立自治区首家新能源实验中心,面向智能网联领域构建“认证、验证、检测、计量、标准”五位一体体系。建设全国首家新能源汽车公园综合体,已入驻比亚迪、华为、理想、小鹏等 22 家新能源汽车品牌。
“打造新能源汽车集群化发展‘宝地’的同时,我们全力打造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高地’”。鄂尔多斯市委常委、副市长刘凤云说,立足丰富的煤矿短倒、城市物流、绿电消纳等应用场景优势,鄂尔多斯同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及行业头部企业合作组建智能网联创新中心,深入开展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创建。组织开展无人重卡、无人出租车、无人物流配送车等无人驾驶试验,成功获批全国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为全面推动智能交通快速发展提供了全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