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7月16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首次突破15亿千瓦,达到15.06亿千瓦,较去年最大负荷增加0.55亿千瓦,创历史新高。面对持续攀升的电网负荷,国家电网坚决扛牢电力保供首要责任,全力推动电源增发稳供,创新应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调动负荷侧海量资源,保障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确保群众清凉度夏,助力经济社会平稳运行。
绿电送四方 保供更有力
炎炎夏日,热浪滚滚,空调、风扇等降温设备的频繁使用,带动用电负荷不断攀升。
国家电网积极应对夏季用电高峰,全力保障各类电源“应并尽并、稳发满发”,增强跨省跨区资源配置能力。
电源增发稳供是电网迎峰度夏重要保障。近年来,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不断增长,在迎峰度夏电力保供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今年上半年,国家电网经营区域内风光新能源发电新增并网容量2.03亿千瓦,同比增长108.7%。
7月11日,甘肃省新能源单日发电量达到4.62亿千瓦时,占全省当日总发电量的近六成,为全国迎峰度夏期间的电力供应提供了强劲支撑。
截至6月底,甘肃新能源装机容量已超过7200万千瓦,占全省电源总装机的65.64%,稳居全国第二。今年上半年,甘肃外送电量达331.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4.6%。
国家电网积极推动新能源项目配套输电通道规划建设,持续优化网架结构,提升输送能力,增强区域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为新能源项目“发得出、送得走、用得好”提供坚强支撑。
华东地区经济发达,叠加夏季居民空调负荷不断攀升,用电量持续高位增长。7月4日起,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持续保持大功率运行状态,这也是该工程连续4年最大输送功率达1100万千瓦。截至7月15日,吉泉直流已累计外送电量66.4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超7%,日均外送电量2.14亿千瓦时。
新疆与华东地区有天然的地理时差:当新疆的光伏发电出力达到最高峰时,华东地区恰好进入用电晚高峰。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发挥电网资源配置的枢纽平台作用,利用这一时空特性,通过错峰交易方式实现电力供需精准匹配。
为应对负荷高峰,国家电网进一步挖掘交易潜力,增强区域间能源互济能力,持续扩大省间交易规模,全力支援各省电力保供。
近日,我国规模最大跨经营区市场化电力交易落地。7月1日至9月15日,超20亿千瓦时来自广东、广西、云南的电能,通过闽粤联网工程全天候送至上海、浙江、安徽、福建,国家电网、南方电网跨经营区电力交易进入常态开展新阶段。“此次交易送受范围更广、规模更大、主体更多,将在迎峰度夏期间发挥电力保供作用,推动电力资源在全国更大范围优化配置。”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市场交易一部主任汤洪海介绍。
夜间无光、极热无风,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与波动性,在迎峰度夏期间尤为突出。为实现绿电的“时空转换”、高效利用,加快推动储能技术发展十分重要。国家电网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和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进一步增强电力系统灵活性,提高新能源利用水平。
上半年,国家电网全面投产辽宁清原、浙江宁海2座抽水蓄能电站,累计投产9台机组,新增装机容量257.5万千瓦,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
与此同时,新型储能装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锂电池、压缩空气、液流电池等多种技术项目增长迅速。国家电网积极服务新型储能并网,不断完善新型储能调用机制,提升系统调节能力。
7月11日晚,在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调控中心统一指挥下,山东144座新型储能电站在晚高峰用电紧张时段精准启动,集中向电网输送电能,最大放电功率803.59万千瓦,有效支撑了晚间电网用电高峰,刷新全国省级电网纪录。“在晚间用电高峰时段,光伏出力几乎为零,储能系统为平衡这种新能源出力波动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支援全省电力保供、促进新能源消纳。”国网山东电力调控中心调度计划处处长张冰说。
用上“黑科技” 度夏添底气
夏季极端天气频发,保供电形势严峻复杂。国家电网持续提升电网智能化、科技化水平,不断丰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提升负荷预测、灾害预警、电网巡检及抢险救灾质效,确保炎炎夏日电力供应平稳可靠。
“你好,分析一下当前杭州用电负荷情况。”7月4日,浙江杭州供电公司调控中心专业工程师徐双蝶通过语音交互的方式向源网荷储AI智慧保供平台询问,3秒钟后平台以热力图的形式将杭州各区域实时用电情况展示出来。
AI智慧保供平台可以对电源、电网、负荷和储能等全环节的运行数据进行处理计算,3秒生成负荷热点区域和未来一周的供电形势。同时,针对潜在的电网风险,平台可以智能生成多项负荷转供保障方案。
目前,平台已汇聚110万千瓦可调节负荷资源,让电网在用电高峰时段始终保持“弹性缓冲”。同时,平台通过智能辨识今夏用电负荷热点区域,超前预排598处电网运行优化方式,挖潜提升18.5%的电网供电能力。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群众用电需求从“用上电”向“用好电”加速转变。高温之下,人们最怕的就是突然断电。为保障电力有序供应,国家电网积极开展带电作业,在不影响周边居民正常用电的前提下,完成线路缺陷消除,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午后,在河南省濮阳市220千伏汤岳线上,一只断线的风筝随风摇曳,金属骨架与导线摩擦发出刺耳的声响。过去,这样的隐患至少需要两个小时的人工登塔作业才能排除,而如今,随着一架搭载黑色装置的无人机腾空而起,仅用9分49秒,风筝线便被精准熔断,线路隐患快速消除。这得益于濮阳供电公司新投入应用的“架空输电线路导地线异物清除装置”带来的效率提升。
“就像用微型电烙铁处理导线上的‘肿瘤’,既快速又安全。”濮阳供电公司技术骨干李玉伟解释。
该装置仅重2.5公斤,通过“热熔精准清除+无人机智能运载+传动自行+走远程可视化控制+辅助异物清除”五位一体技术,实现输电异物清除从“人工作业”向“无人机喷火”“激光清除”到“智能化、通用性、标准化”的跨越,将异物清除时间从原来的114分钟缩短至10分钟以内,效率提升87.5%,适用于35~220千伏各电压等级线路,可处理塑料、金属、风筝线等多种异物。
电流的可靠输送需要精益运维的保障,为确保电力供应安全平稳,智能巡检手段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江苏无锡,步入无人值守的110千伏春雷变电站,机械臂坐着四轮车从充电仓出来,步履平缓地走在配电箱之间。“机械臂的‘手指’很灵活,既能自如切换配电箱面板开关,还能轻松地伸缩‘胳膊’来适应高中低不同高度的配电柜。”无锡供电公司变电运维中心金匮运维班技术员魏家鸣介绍,夏天用电负荷高,巡检压力大,机械臂可完全替代人力,完成更细致全面的检查,形成每日的电力设备“体检报告”,并上传至变电站运维监测平台。
作为无人值守变电站的“常驻将军”,24小时值守的机械臂一旦遇到发热、异响等电力设备异常情况,可第一时间进行简单处理,等待供电员工抵达现场,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工巡检的危险系数。
如今,像机械臂这样的149名“数字员工”接入无锡供电公司变电站运维监测平台,迎峰度夏期间,这些“数字员工”的巡检频次提升至日常的2倍,每月节约人工巡检时长800多小时。
立足防患于未然,国家电网大力推广智能巡检,深化电网一张图应用,发布电力“人工智能+”白皮书,强化全尺寸光明电力大模型功能,初步实现配网智能诊断分析、供电方案生成、输电无人机巡检等8个场景应用,110千伏及以上线路适航区无人机自主巡检覆盖率达到63%。
节电每一度 释放大能量
应对夏季用电高峰,一面需要开源,一面需要节流。
国家电网提升需求侧互动能力,加强用电分析预测和负荷精细管理,大力引导节约用电,提升源网荷储互动水平,保障电力供需平衡。
7月起,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启动“节电响应·皖美同行”活动,关注“国网安徽电力”微信公众号,并完成户号绑定,就能参与活动。安徽电力低压居民用户(含单独立户的居民个人电动汽车充电桩用户)均可参加。
7月4日,居住于安徽省巢湖市凤鸣花园小区的市民洪邵翔报名参与居民“节电响应”活动。7月4日20时至22时晚高峰时段,他的家庭用电量较7月3日的同一时段节约了12.73千瓦时。按照每节约1千瓦时电奖励3元的标准,洪邵翔可获得电费补贴38.19元。
江苏富之岛美安纺织品科技有限公司峰谷用电差异明显,南通海门区供电公司建议企业采取避峰错峰生产的策略,将热处理等高耗能工序安排在谷电时段进行。该企业接受了这一建议,在谷电时段增投了两条精加工生产线,不仅产能提升了20%,还节省了18%的电费。
今年上半年,海门已有35家家纺企业调整了用电方案,累计降低用电成本超600万元,平均每月节省电费近3万元。
国家电网加强“e起节电”活动宣传推广,适时发起错峰用电、节约用电任务,发挥节约用电削峰填谷作用,充分挖掘可调节资源,用好分时电价、空调调节、错峰检修等措施,激发需求侧资源活力。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速推进,虚拟电厂、车网互动等新技术蓬勃发展,进一步提升电力系统的韧性和弹性,为迎峰度夏提供重要保障。
虚拟电厂并不是真正的电厂,而是一套新型能源电力管理系统。它就像一个看不见的电力“搬运工”,在电力供应紧张时段,可直接调度海量分散的电力负荷资源,实现特定时段内的负荷调节。
国家电网发布《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关于支持和服务虚拟电厂建设发展的意见》,推动虚拟电厂规范化、常态化、规模化、市场化发展,更好支撑电力保供和能源转型。
近日,上海成功实施了全市首次楼宇空调的秒级虚拟电厂响应测试。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通过上海市虚拟电厂运营平台向上海电力大学虚拟电厂运营平台下发290千瓦的削峰指令。监测数据显示,校园内2栋楼宇的586台空调迅速响应,调整了温度和风速,在50秒内降低了约300千瓦的空调负荷。此次虚拟电厂响应测试持续1小时,参与测试的办公室和教室内平均温度仅上升1.5摄氏度,楼内师生未察觉任何不适。
7月10日,在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树蓓街,新能源汽车车主李先生正在体验路侧“停车﹢放电”新场景。借助成都交投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路侧车网互动(V2G)充电桩控制系统,李先生的车在白天停车时向路侧充电桩放电1小时,李先生能从运营商处获得收益150元。
金牛区树蓓街路侧充储放一体项目包括1套50千瓦/100千瓦时储能系统、3台直流充电桩、1台车网互动(V2G)充电桩(额定放电功率90千瓦)和20套电动自行车换电舱,能够在电网高峰时段,借助储能系统谷充峰放调节能力和车网互动反向充电能力,降低该站点高峰时期140千瓦电网负荷需求,在更好发挥车网互动顶峰、调节能力的同时,有效解决老旧院落新能源汽车补能难、电动自行车换电难等问题。
国家电网推进车网互动试点城市、试点项目建设,开展“百桩千车万度电”大规模车网互动活动,推广有序充电,让电动汽车成为电网稳定运行的有力支撑。
当前,正值“七下八上”迎峰度夏关键期,国家电网多措并举保障电力供应,不断提升供电服务水平,积极应变局、稳大局、开新局,坚决打赢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和防汛攻坚战,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