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7月21日,从辽宁盘锦传来消息,由中国石油集团济柴动力有限公司提供装备和服务支持的国内首个移动储能动力钻井平台,在长城钻探30678井队成功应用,日均发电超4000千瓦时,助力2口井完钻,标志着我国油气勘探开发正式进入“零碳动力”时代。
该平台的核心设备,包括济柴动力3.34兆瓦移动储能舱、高性能储能逆变单元、集成式储能逆变升压一体舱,以及智能微网能源管理系统。据项目工作人员徐龙介绍,作为国内应用于油气钻探领域的首套独立供电大功率储能装备,这套“绿色油气动力系统”改变了传统钻井作业依赖柴油发电的供能结构,创新构建了“光伏+储能”的零碳动力平台。据测算,设备运行过程中,6个电池舱累计放电达23万千瓦时,单井作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5吨。
“我们提供的这套钻井‘绿色引擎’,既解决了传统柴油发电的高碳排放问题,又依托移动储能的灵活换电特性,确保了钻探作业的连续性。”徐龙说。
为了成功实现这一“绿色变革”,济柴动力聚力攻关,以解决储能与钻井设备适配难题、提升系统稳定性和兼容性为目标,下功夫钻研产品、优化参数、提升服务,并联合多家企业和用户开展了跨界协作,逐项攻克技术难点堵点。项目团队专注于研究实战应用效果,制定完善了换电操作标准,在实际应用中配合实时电量监控,实现了34次换电零失误,单次换电时间压缩至行业平均水平的60%,为移动储能技术在工业场景的规模化应用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
“我们目前正在第3口井开展作业,当天发电量达2167.8千瓦时。设备在运行稳定性、保障作业连续性,以及工作效率等方面,得到了用户方的充分认可。”徐龙表示。
低碳智能、移动灵活、供能稳定、便于推广,济柴动力移动储能动力钻井平台,有效解决了油气勘探高耗能、传统柴油发电“单井超百吨碳排放”等痛点,成功清零钻井作业的“碳足迹”,为能源和装备制造行业低碳转型、油气勘探绿色高效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