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随着制造业向高密度、强连续生产演进,机电行业对能源系统的稳定性与调节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储能正逐步成为提升用能安全性与经济性的关键技术路径。
近期,利星能为江苏省某民营500强机电企业打造的18MW/54MWh工商业储能电站正式投运,在原有光伏电站基础上,构建光储协同的能源结构,实现绿电“存得住、用得上、调得动”,全面提升能源系统的灵活性与自主调控能力。
助力行业隐形冠军绿电再升级
作为长期深耕机电制造的行业隐形冠军,用户企业在其细分产品领域具备高度集成制造能力与稳定出货优势。产线高度集成,运行节奏紧凑,属于典型的高负荷、强连续型生产场景,对供电连续性和电能质量有较高依赖。一旦出现用电侧波动或计划外停机,将严重影响生产。
利星能结合厂区工况特征与运行节奏,构建“稳供+缓冲”双重机制,针对机电行业特性打造智慧储能解决方案。项目共部署6套3MW/9MWh储能子系统,高度集成、高效部署,适应机电厂区设备密集、负载动态性强、配电结构复杂等典型场景,满足高强度运行下的能源保障需求。系统采用智能液冷集装箱方案,整机防护等级达 IP55,具备良好的环境适应性与部署灵活性。
项目具备跨区域统筹与能量转移能力,在实现光储协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厂区负荷调配灵活性与供电系统韧性。
系统日充放电两次,经测算,首年可实现放电超2400万度,支持峰谷套利、本地消纳与备用支撑等多类调度策略,在确保生产连续性的前提下优化能源结构,为企业未来参与虚拟电厂、电力市场辅助服务等更高级别的能源交易场景打下系统基础。
持续赋能机电行业可持续转型
截至目前,利星能在江苏、浙江等机电制造大省,面向农业装备、汽摩配件、机械配件等行业落地多例项目,助力机电行业实现供能稳定、负荷可调、用能自主,应用场景覆盖多类复杂工况,在系统结构、运维机制与调度策略上形成可迁移、可复制的机电行业标准化储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