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松辽大地的黎明,最先醒来的是来自大兴安岭的风。它们翻过山梁,掠过水面,吹向矗立在平原上的巨大风机,鼓足全力催动叶片。源源不断的绿电由此产生并踏上旅程,沿着条条银线点亮万家灯火,驱动产业发展。
7月22日,从吉林省白城市出发驶向大安市,沿途不时可见风机的身影。“一年两阵风,从春刮到冬”曾经是很多人对白城的印象。风,如今是白城工业生产扬优成势的重要绿能。目前,白城已成为东北地区首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发电城市,其中风光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全口径电源装机容量的87.2%。正是由于这一优势,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选址白城。
在这里,一度绿电化身为绿氨的形态,成为化工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项目用风能、光伏发电产出的绿电,电解水制绿氢,再把绿氢和氮气当原料合成绿氨。一度绿电能合成100克绿氨。”国家电投吉电股份大安绿氢公司董事长宋树林介绍,除了风力资源丰富,吉林电网坚强完善的网架结构更是他们决定选址于此的关键因素。
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发出的余电接入乐胜500千伏输变电工程。乐胜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是国家第一批“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的重要送出配套工程,也是吉林省构建“四横四纵、东西互济”电网结构的关键节点项目,能全面满足大安地区300万千瓦的新能源接网和外送需求,有效提升区域新能源消纳能力。“供电公司采取多种手段优化施工工序,扩建一座220千伏变电站和一座500千伏变电站带电间隔,确保项目安全稳定用电,让我们发展更有信心。”大安吉电绿氢能源有限公司综合部主任孙鹤说。
如今的吉林,“风”“光”竞速发展。“2024年,吉林省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同比增长200%,新能源赶超煤电成为省内第一大电源。”国网吉林电力发展策划部副主任张晔介绍,截至今年6月底,吉林电网累计并网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2337.8万千瓦,同比增长22.2%,占比提升至47.7%。
面对新形势,国网吉林电力着力构建500千伏“四横四纵”骨干网架,建成后将全面提升吉林省内西部新能源、中部负荷、东部抽水蓄能“三区”灵活互动和省间高效互济能力,全面满足新能源发展需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电力保障。
在国网吉林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大厅内,调控值长胡维国通过新能源功率预测系统实时跟踪掌握绿电的行程轨迹。“吉林省风能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风电资源集中地区用电负荷小,本地消纳能力有限,风电本身又有间歇性、波动性、随机性,因此需要依靠科技手段做好风电监测和调度,促进风电高效消纳。”该中心水电及新能源处处长崔运海介绍。
国网吉林电力自主研发新能源功率预测系统、新能源实时平衡监视系统和智能风电控制系统,实现了风电并网调度的精准预测、实时监测与智能控制。“这就好像为绿电装上了GPS。”崔运海说。
7月21日,吉林省中西部风力达3~4级,瞬间风力5~6级。19时,胡维国通过新能源功率预测系统评估全省风电出力趋势发现,19~22时电网消纳空间不足,预计风电受阻约400万千瓦。他立即联系东北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请求联络线支援以保障消纳。同时,智能风电控制系统从电网运行监测系统调取发电、负荷、联络线外送等数据,实时生成控制指令,自动调控全省127家风电场的机组状态,利用电网消纳空间,最大程度保障该时段风电的全额消纳。
进入“十四五”以来,新能源功率预测等系统支撑吉林电网新能源装机实现年均24.23%的高速增长,消纳率连续5年保持95%以上,累计消纳新能源电量1382.6亿千瓦时,累计等效减排二氧化碳约10850万吨。
走进中国一汽红旗繁荣厂区总装车间,工业机器人手臂升降旋转,智能控制屏幕上数字闪烁。在自动化机械与专业人工的配合下,每54秒就有一辆红旗新能源汽车下线。而在一旁的变电室2号电源计量柜内,外观酷似电能表的电碳表精准显示着工厂的用电量和碳排放量。
长春供电公司大客户服务中心专责李挺指着表上跳动的数据向记者介绍:“电碳表是带有碳计量功能的电能表,能够直观记录碳排放在电力‘生产-传输-消费’全环节的足迹,让看不见摸不着的碳排放有了‘电子秤’。”
作为一座“超级绿色工厂”,红旗繁荣厂区从工艺设计理念、再生能源使用、环保工艺应用及污染末端治理等环节入手,实现厂区内全生命周期节能降碳。“过去我们只能依靠电碳因子计算电碳排放量,准确度和实时性往往难以真实反映实际用电碳排放情况。”红旗繁荣工厂繁荣运维车间主任栾宏伟说,近年来,出口车辆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情况成为重要考量因素。通过电碳表,工厂可以精准管理和降低碳排放,提升汽车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自2024年7月起,国网吉林电力在长春市绿园区开展碳排放量监测示范区建设,为10家重点企业试点安装应用16块电碳表,协助用户基于电碳数据精准识别高排放环节,动态优化生产安排,保障企业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的可靠电力供应。
白山松水间,丰沛的风、光资源不断转化为绿电,吉林的“含绿量”也变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含金量”。目前,吉林省首条特高压通道的项目研究工作正在加紧推进。工程落地后,这里的绿电将送得更远,产生更大的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