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数据库>抽水蓄能电站项目 返回

国网抽蓄事业部党委书记郭炬:推进新一代抽蓄开发

作者:赵坤 来源:中国电力报 发布时间:2025-07-25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随着我国推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新型能源体系加快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加速构建,调节能力建设成为系统安全稳定和保供转型的重要支撑。

2024年9月,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出台了加快推进抽水蓄能(水电)高质量发展18项重点措施。作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抽水蓄能专业公司和投融资平台,国网新源集团发布的新一代抽水蓄能研究阶段性成果有哪些具体内容?在未来推进抽水蓄能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他们又有哪些具体举措?中能传媒记者对国网抽蓄事业部主任,新源集团董事长,国网抽蓄事业部(新源集团)党委书记,新源控股董事长、党委书记郭炬进行了专访。

中能传媒:“十四五”以来,我国抽水蓄能行业发展迈入加快发展新阶段,您是如何认识当前行业发展现状的?

郭炬:我国抽水蓄能事业50多年的发展,经历了探索起步、消化成长和规模应用等不同阶段,目前迈入高质量探索的新阶段,电站功能逐步演变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调节单元,清洁高效的调节资源,“调”的功能日益凸显。抽水蓄能技术成熟,安全可控,场景应用广泛,系统响应友好,经济环保等优势突出,作为新型电力系统调节体系的重要一极,应该优先发展。

目前,我国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超过6000万千瓦,在建规模也比较大,总体呈现多元化投资、多途径收益、多场景应用和多技术路线的发展态势。相比规模上的快速增长,行业创新发展动力不足,尤其是在规划设计理念、设备改造、新技术新装备应用、融合发展等方面,对此,也需要保持行业清醒,主动识变,创新应变。

中能传媒:当前行业内外比较关注抽水蓄能项目开发的经济性,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郭炬: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主要目标,是终端用户可以获得绿色、经济、安全和可靠的能源消费品,产业链各环节的发展,都要围绕这些目标。今年新出台的《抽水蓄能项目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规范了开发秩序,消除了额外负担,投资价值逐步回归,效率效益成为行业共识。

全面认识行业效率效益特性,是客观评价行业经济性优劣的前提。一方面,抽水蓄能具有公共品属性,系统源网荷各环节共享电站功能和投资效益,难以精准区分受益比例。同时,抽水蓄能项目开发,还能有效落实国家战略,推进能源转型,服务“双碳”目标,助力乡村振兴,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效益突出。

准确把握项目投资成本特点,是科学评判行业开发成本高低的基础。从投资水平看,项目概算中预备费和建设期利息占比超过20%,与实际完成额差异也较大,以概算水平衡量投资高低是不科学的。从投资效果看,现有运行电站调节时长6小时左右(部分超过10小时),转换效率超过78%(寿命周期内不衰减),技术寿命周期可达100年(延展期内单位容量成本不足100元),评价经济性要考虑调节时长、转换效率、服务年限等可比性。

总体上看,抽水蓄能行业经济性体现在新型电力系统的整体高效运行中,投资正外部性特征明显,通过统筹规划、高效开发,抽水蓄能发展不会成为推高能源终端消费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

中能传媒:近年来,新型储能技术发展较快,装机规模超过了抽水蓄能,您如何看待二者的发展关系?

郭炬:调节技术应用要考虑技术成熟度、安全可控性、场景适应性、系统响应度、经济合理性等相关因素。新型储能技术的应用,没有阻碍抽水蓄能行业发展和持续创新,不能简单认定二者属于完全替代关系,在可规划的时间段内,抽水蓄能仍是最主要、最经济、最可靠、最绿色的优质调节资源。

目前,单一调节技术已难以满足系统日益复杂和丰富多样的调节需求,基于高效运行的原则,一是同步发展,考虑功能特点、调节特性、成本特征和应用场景的差异,新型储能有持续发展的广阔前景,抽水蓄能也有可以挖掘的价值潜力。二是协同发展,考虑各类调节资源在技术、安全和经济上的创新空间,通过规划统筹,引导协同发展,避免资源错配。三是融合发展,因地制宜推动技术、经济、管理、机制统筹协调,实现技术融合向价值引领转变。

中能传媒:新源集团近期发布了新一代抽水蓄能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请您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郭炬:我国抽水蓄能经历了消化吸收到国产化替代的转变,规模化投产和运营实践时间较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待解的难题,需要系统性总结、全方位审视。新一代抽水蓄能技术,旨在克服和弥补行业短板,实现安全、经济、可靠、高效的发展目标。

从内涵和特点上看,新一代抽水蓄能是对现有技术的创新发展和全面升级,以适应新型电力系统日益复杂和丰富多样的调节需求为基本使命,以拓展调节品种、提升调节品质和优化调节成本为发展目标,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支撑,聚焦规划选址、勘测设计、工程建设、装备制造和运维调控等关键领域,通过全业务提质升级、全寿命优化统筹、全场景技术融合、全链条数智赋能,培育行业新质生产力,提升全行业技术、管理和市场优势。其作为电网安全稳定的调节单元、电力清洁高效的调节资源,属于新型电力系统调节体系的重要一极,是新型能源体系的有机组成和基础性配置,支撑新时代电力保供、能源转型和经济社会发展。

从目标和方向上看,一是调节品种全面拓展。优化提升调峰填谷、调频调相、事故备用和黑启动等传统功能,拓展系统调压、长时调相、规模储能、低频切泵、高频切机、快速爬坡、转动惯量等新功能。二是调节品质大幅跃升。具备更灵活的调节时长、更宽泛的负荷调节、更强大的调相能力、更快捷的系统响应,在调频支持、爬坡速率、惯量支撑等功能上更加精准。三是调节成本持续优化。具备更高的综合转换效率,有效控制规划选址、方案优化、施工组织、投资融资和检修改造成本,挖掘存量资源、技术融合、集群组合和减碳贡献等价值。四是调节技术协同兼容。基于需求、布局、技术和管理统筹,做到与各类调节技术的协同和融合,实现功能互补、场景互济、成本互惠。

中能传媒:为了加快推进新一代抽水蓄能发展,国网抽蓄事业部(新源集团、新源控股)下阶段有哪些具体举措?

郭炬:推进新一代抽水蓄能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前瞻性思考、凝聚各方资源,全环节发力。一是深化发展研究,围绕勘测设计、装备制造、调控运行等重难点领域,通过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产业链共享合作,尽快实现工程示范。二是坚持需求导向,结合系统需求和资源禀赋,个性化设计电站技术功能,提升特定场景的适用性和友好性,高效匹配差异化需求。三是推动政策完善,引导资源有效集聚,争取财政、价税和金融等政策支持,推动市场机制完善,激发投资积极性,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分享到:

关键字:抽水蓄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