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中小光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该怎么做?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Solarzoom 发布时间:2015-02-04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最近,光伏行业的新闻热得快要炸锅,话题自然离不开汉能李河君和海润光伏。媒体的不惜笔墨让我们在茶余饭后增加了不少谈资。但平静之余,小编意识到,第一,无论马云和李河君谁占据首富的位置,对我们自身的排名没有丝毫的影响;第二,海润光伏的“高送转”陷阱,只能让我们对“在中国股市发生的那些故事,谜底总比你想象得还要阴暗”(吴晓波语)这句话更加深信不疑。

抛开热点,我们来关注制约光伏行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也就是中小企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周日晚,小编打开电视偶然看到央视二台的《对话》栏目,金融界、企业届和学界大牛的一席讨论有如醍醐灌顶,现稍作编辑以飨光伏行业的读者,或许对诸位更具实际意义。

(嘉宾: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学教授黄明)

银行贷款给国企是左手贷右手

向松祚: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从市场原则上来讲是对的。正常情况下,中小企业本来就是比大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黄明:我们的银行体制基本上都是国企,它贷给国企是左手贷右手,不犯错误。贷给民企,万一出问题了,它犯错误。

我们经常有个误区,你让民营企业办银行,以为它就会贷款给中小民营企业。你看民生银行,当初就是打着要给民营企业服务的理由,但它一旦拿到牌照以后,还是想贷给大企业。

关键问题在于你不能让银行躺着睡觉也能赚钱了,它就自然有压力了。你把利率完全市场化,银行这种日子基本上就到头了。

向松祚:为什么中国的上市公司中,有那么多的烂公司还留着?随便一个壳,还能值一二十个亿?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上市要审批,要审核。这个审核的权利太大,所以它拿到上市资格以后,哪怕从来没有跟股东分过红,从来没有股东赚过利润,也还是值钱。银行也是一样。

解决融资难、融资贵必须靠直接融资

向松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靠银行这一个办法是不行的,必须要靠直接融资。

首先,从2010年开始,中国的资本市场差不多已经丧失了融资功能;其次,我们的债券市场没搞好,特别是企业的债市没搞好;再次,我们的风险投资、私募基金、产业基金不够发达。你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核心是要把直接融资的渠道变成康庄大道。能够直接融资,它的融资成本就会相应地下降。

黄明:大家都说企业融资贵,其实不是这样的,你要是已经上市了,融资就极其便宜,是泡沫的股价;你要没上市,融资是天量贵。所以中国的融资是一个极其贫富不均的市场。

很简单,把中国的股市从上市到再融资,完全冲着自由化、注册制的方向推,大家的融资成本就开始降低了。比方说,你可以上市了,可以融资了,但是你甭想市盈率太高。就像香港市场一样,大家都可以融资,但是你甭想太高、太低。

向松祚:中国制造企业平均的负债率早已超过65%,说明我们的企业过度依赖银行贷款。还有一个根本性问题,我们信贷资金的结构分配是极不合理的,国有企业、制造业、房地产拿得太多。

央行降息能解决融资难融资贵吗?

向松祚:恰恰相反。现在是间接调控,它不能直接降低企业拿到的贷款成本。政策能不能传导到企业里面去,还取决于金融机构。

李克强总理反复强调,我们信贷政策的关键不是水漫金山,而是要调结构,盘活存量。得有硬性的指标,你把这个信贷资金从制造业,从产能过剩的行业,从国企,从房地产里面拿出来,然后投到中小微型企业,投到新兴行业,那新兴行业融资难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就能够得到解决,而不是简单地说央行降息吧。

我可以很明确地预测,央行哪怕再将3个百分点,我不认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能够得到降低。

中小企业下一步该怎么做?

向松祚:企业应该转变经营模式,转变产业生态链,不要搞大而全,要搞小而精。

黄明:做实体企业,当你明显看到钱赚得越来越难时,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候,你得问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到底能不能允许赚高利润。假如不行,得减产能,甚至离开这个行业。企业要么做得小而精,持续发展竞争力;如果做不到,要学会减产能。

中国经济要想再往上持续增长,就必须产生一批像华为这样的高研发、高品牌企业,在全球的主流市场上赚高利润率。国企基本没希望了。不是因为国企的人不不优秀,是因为国企没有这个体制。

这种激励都是牺牲几年的利益,为了二十年、三十年的长期大利益来谋算。国企的体制下,过了几年你就退休了,公司跟你没关系了。这样的体制下,它不可能做出国际一流企业来。因此我们还得依赖民营企业,来做出一流国际企业,必须给它各方面的安全保障,必须要给它融资的支持。

分享到:

关键字:光伏企业 融资难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