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莫把电动汽车百人会误作“官办”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发布时间:2015-02-08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今年1月,汽车业内一件热闹的事,就是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年会暨论坛的召开。这是百人会成立以来的第一次盛会,上至工信部、科技部领导,下至国内外、汽车行业内外的老牌企业、新兴企业都来聚会,参展车辆数十辆,中外来宾800多人。领导致辞、部长讲演、课题组召集人报告课题进展情况、政府官员介绍产业政策、经济学家讲解市场理论、企业家探讨行业发展问题,可谓品位高端、规模宏大、内容丰富。但两天会议结束,许多与会者却有一种“不解渴”之感,不仅是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大型国企老总的讲话是美言多多,就是以“炮手”著称的吉利老总李书福、比亚迪掌门人王传福的发言,也如“温开水”一般,让许多特意来听他们讲话的人嗟叹不过瘾。有媒体记者直言,此论坛上“太平话太多,猛料太少”。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一种解释是,2014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的生存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政府满意、企业满意、消费者满意,已经没有什么问题和意见可以提出了。另一种解释是,大多数人误把百人会当成了“官办”,把百人会这个讲坛当成了“官坛”,在钓鱼台国宾馆这样高规格的论坛上,发言者都有所保留,不肯说、不愿意说不中听的话。窃以为,赞成这一解释的人也许更多些。

对所谓“官坛”一词并没有权威的解释,大抵是由官方举办或由官方委托他人承办的论坛,由官方出题目、定主题、定基调、定发言人、定讨论内容。通过论坛传达官方的思想,了解官方想知道的情况,听取官方想听到的意见和建议。在这样的论坛上,往往能听到许多好的意见,得到许多好的建议,但由于被官方掌控,使发言者有意无意地会回避一些尖锐的话题,多说一些空话、套话,甚至假话。即使发表不同意见,也总是言辞温婉,表达曲折。笔者多次经历过这样的场面:某论坛开始前或茶歇时,主办者把你请到一隅,发给你一张纸条,上边写着要你提问的对象,写着要你提问的问题,写着要你第几个举手发言。而答问者也都是正襟危坐,堂而皇之地按早已打好的腹稿回答。这一做法甚至蔓延到了某些企业的新车上市发布会上,令笔者百思不得其解:台上这些人有什么可怕的?

这样的风气导致我国汽车行业里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有官方背景的、高层次的、全国性的、大型国企办的论坛,演讲词大多是夸领导的多、赞政策的多、讲功劳的多、谈成绩的多、表决心的多;说问题的少、揪错误的少、挖根源的少、批评领导的少、指摘政策的少。即使谈问题。而一些没有官方背景的、层次较低的、地方性的、技术性的、民企办的、没有政府官员,或没有高级别政府官员参加的论坛则相反,不仅找问题、揭矛盾、批政府、批政策的多,而且发言者的言辞也更激烈。媒体爆出的许多“猛料”都是在这样的论坛上发表出来的。“官坛”上真话少,“民坛”上真话多,这种现象让人有些悲哀。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不是官办的,这在百人会成立之初的宣言上写得明明白白:百人会是中国电动汽车领域跨学科、跨行业、跨部门、跨所有制的,非官方和非营利性的政策和学术研究的会议平台。是中国电动汽车领域政府人员、专家学者和行业人士自愿参加的高端交流平台。是国家在电动汽车领域的第三方智库。对此属性,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副理事长欧阳明高等,在不同的场合多次申明过。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也不是“官坛”,陈清泰不仅是这样说的,而且起了表率作用。本次百人会论坛上,他的讲演直砭我国电动汽车发展存在的准入门槛过高、地方保护严重、政策持续性不够、过度限制小型车发展、技术路线不中立等关键问题,可谓针针见血;提出允许企业试错、政府保持技术中立、给市场稳定的政策预期等建议,可谓见地深远,成为本次论坛上为数不多的谈问题、解矛盾的讲演,博得热烈掌声也就不足为奇。欧阳明高对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插电式技术的调查报告,也令人耳目一新。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召开电动汽车年度论坛的目的是,就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展开对话和深度研讨,分享跨行业、跨领域、跨学科的科研成果,为政府部门、兴业机构提供政策建议、决策参考。这就需要与会者带来自己遇到的、见到的、了解到问题,知无不言,言而无尽,为这个论坛提供最真实的资料、最影响行业发展的问题、最有价值的建议。误把百人会当做“官坛”,来这里说一些太平话、做一些官样文章,既误了自己,也违背了论坛的本意。在这一方面,仅有百人会的努力是不够的。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 电动汽车 百人会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