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重庆创新驱动样本:领跑石墨烯产业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时间:2015-03-04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3月2日,全球首批量产石墨烯手机亮相重庆。

 

根据发布会现场介绍,该款全球首发的石墨烯手机采用了最新研制的石墨烯触摸屏、锂电池和散热膜,与传统智能手机相比具有更好的触控性能、更长的待机时间、更优的散热性能。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量产或将掀起石墨烯产业化应用的浪潮,为石墨烯产业从原材料-组件-智能终端全产业链的有机结合提供一个范例。

 

业内人士将重庆此次大力发展石墨烯看作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吃蟹”之举。

 

当地官方人士坦承“心结”,多年前重庆的工业基本上属于西部的“傻大黑粗”工业体系,污染重、能耗大、附加值低。“现代的产业革命,先行者通吃,后来者只能吃残渣剩饭。”该重庆地方官员感慨。

 

创新驱动发展“试验田”

 

从不为公众熟知,到成为重庆市十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石墨烯走过了怎样的“上升路径”?

 

重庆市常务副市长翁杰明介绍,这个产业最开始还不能全是政府主导,是企业通过资本方面的考虑,基于对高科技产业的认识,全方位撬动,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同时资本和研究院用一种新的机制加以组合,形成了目前的局面。“这种模式将是今年重庆创新驱动发展的一个重要案例,也必将成为全国创新驱动形成突出动力和活力的一个重要案例。”他评价。

 

重庆市官方透露,中国石墨烯的基础理论研究和产品开发做得比较好,目前全球范围和石墨烯产业链有关的专利申请获批的,中国占了50%,这是重庆市认为这件事值得一干的基础。此外,在国内的相关研究机构中,中科院重庆分院算一个佼佼者。数据显示,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已取得40多项石墨烯相关技术专利。

 

官方人士预计石墨烯的相关产业在今后十年里,将在全球形成5000亿甚至1万亿美元以上产值的产业链。重庆思路依然是按照产业化后集群化的方式打造,目标锁定为500亿美元级。

 

翁杰明透露,重庆对此的具体做法是:立足九龙坡区和高新区把现有的石墨烯产业基地扩大;除了市场化投入以外,重庆市政府还将有财政性股权引导基金和产业引导基金注入。

 

技术撬动市场

 

早在2013年12月25日,重庆石墨烯产业园即开园,产业布局为基础薄膜材料和平板应用产业链项目,落户企业包括显示触控、锂电池、墨烯合金铝等20多家公司。此外,重庆墨希科技公司的石墨烯产业化应用项目已纳入国家863计划,并设立了重庆石墨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在3月2日举行的石墨烯应用企业对接座谈会上,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重庆石墨烯应用到目前为止集中在触摸屏应用方面,此外,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有意在石墨烯粉体在防腐材料方面的应用进行尝试。

 

重庆墨希科技总工程师魏大鹏介绍,石墨烯作为一种绿色无毒的环保材料,有望代替传统触控导电材料ITO(具有阻抗高、透光性差等缺点),这已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市场。除触摸屏以外,石墨烯还可在太阳能电池、LED照明等诸多领域得到运用。

 

宁波墨西科技首席科学家刘兆平则认为,石墨烯未来有可能成为锂离子电池导入的标准材料。未来电动车一旦兴起,仅此就能形成上千亿的市场空间。

 

不过,刘兆平亦从企业人角度提出风险,石墨烯材质其实非常难做,很多企业都容易在水平线下淹死,希望有更多更好的成功产业化范例和探索。

分享到:

关键字:石墨烯 储能电池 储能材料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