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多家光伏公司规避“双反”谋求海外建厂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发布时间:2015-03-14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随着中国制造业成本的上升加上欧美贸易纠纷不断,中国新能源公司在海外选择新厂的投资建设,或许成了一个不错的方案。

如今,晶澳太阳能(JASO.NSDQ,下称“晶澳”)正在考虑加速推进其在东南亚进行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的战略,可规避美国对华“双反”制裁并继续扩大其对美的光伏出货量。而此前,也有多家光伏企业在国外设厂安家。

海外建厂或将风靡

在晶澳近日召开的电话会议上,其管理层透露,假设美国“双反”情形未能好转,那么其打算在海外建设400兆瓦的光伏产品的产能计划可能提速。

2013年和2014年,该公司对美的组件出货量不算太高,如在2014年最后两个季度的出货,占其营收不到5%。晶澳也称,自己在为海外电池、组件厂寻找合作伙伴,而资本支出控制在3000万美元左右,不过具体地点其并未透露。

而就在去年8月,晶科能源(JKS.NYSE)也已在南非开普敦安营扎寨,投建一个120兆瓦每年的光伏生产企业。更为直接的例子则是昱辉阳光(SOL.NYSE),其工厂已分散在波兰、韩国、土耳其、南非、韩国、马来西亚和印度等地。中电光伏同样也早已将橄榄枝抛向了波兰。

“海外设立生产基地的需求,已较为迫切了,”协鑫集团一位管理层对记者说道,在东南亚,除了韩日外,人力及物力、土地等都要比中国便宜,因而中国的制造业优势也不算特别明显。目前,在税收、管理人才、各类非可抗力风险方面的评估需要更审慎之外,海外设厂的问题并不大。

配件厂商直接受益

当然,中国企业在海外建厂还有另外一些好处:如部分配件厂商可获得更多的出货。

爱康集团的子公司苏州爱康金属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爱康金属”)总经理李光华就对记者表示,海外市场占该公司主要产品出口量的20%左右,约200兆瓦,其光伏用支架的主要出口地包括日本、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和欧洲。

虽然中国公司不一定将工厂设立在日本,但不排除中日企业在其他地区联合建厂的可能性。他也说道,在国外出货,质量把控的要求更高。假设日本与中国企业在其他东南亚地区联合建厂,合资公司对供应商的品质及其他要求,可能要高于中国当地工厂标准,这对光伏行业的质量提升、降低成本有利。而尽管海外销售产品的毛利,可能会因当地汇率的波动或其他因素而降低,但卖方的销售收入整体而言是上升的,毕竟有新厂推动,会使销售额增长。

包括李光华在内的多位光伏行业人士也透露,中国企业海外建厂不仅仅是为了规避欧美“双反”及相关要求,对于在海外本土市场开拓也有裨益。“像澳大利亚市场,今年就有不少规划,其屋顶项目较多、阳光充沛、电费也较高;另外,东南亚地区的马来西亚、泰国等地也有不少需求,如马来西亚去年的电价就高达1.7元每千瓦时,甚至高于发达国家。”李光华表示。

分享到:

关键字:光伏 新能源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