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万向:收购A123 打通造车梦第一步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汽车报 发布时间:2015-03-18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早在2013年,鲁冠球就在分享其成功收购A123的经验时表示,“之前参与收购的几家公司,无论是江森自控还是NEC、西门子,对A123的兴趣都只是它其中的一块业务。唯有万向集团承诺整体收购,同时承诺不裁员。”

历时一年多,最终以2.566亿美元最终中标的万向集团对外宣称,新能源电池是世界级难题,A123生产的磷酸铁锂电池技术领先于世界,完成对A123的收购之后,进入新能源领域14年之久的万向已经站在世界前沿。或许那一次的收购将会成为鲁冠球今生最值得夸耀的胜利——不仅打败全球70多家公司,最终购得珍宝,还掌握了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

如果时间可以再往前推进一大段到1999年,当时的万向集团已经开始试图在清洁能源产业的研发环节有所作为。其努力的结果是,在一体化电机、电驱动控制系统、高能量聚合物锂离子动力电池等方面“小有建树”。

但经过多年发展之后,万向又面临了一个与国内众多企业近乎相似的发展瓶颈。由于始终缺乏高精尖技术研发团队,进而不断掣肘其零部件核心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于是,在电动车零部件配套方面屡现短板之后,其结果也与鲁冠球的“造车梦”渐行渐远。

于是,用资本换技术成为鲁冠球打通“造车”整个链条的关键之举。在成功收购A123之后,对于万向集团意味着,将借A123先进的锂电池技术完整布局其整条电池产业链条,更加深远的意义在于其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因为收购A123之后,将会使其电池技术、销售渠道和市场推广等三方资源得到有效整合。

须知,A123所依仗的先进电池产品是磷酸铁锂电池,尽管目前这种电池已经成为国内众多车企发展纯电动车选择的主流动力电池。但其安全性、密度以及使用寿命等问题依旧存在,世界范围内包括磷酸铁锂、锰酸锂和三元材料等三种电池技术优劣的争议也从未间断。

此前,《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中明确要求,到2020年,动力电池模块比能量需达到300瓦时/公斤以上,而即使与2015年动力电池模块比能量150瓦时/公斤以上的目标相比,一直以来A123所标榜的高效率、高性能锂离子电池尽管一直占据着汽车、军事、政府等项目的大半市场份额,但其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也只有140瓦时/公斤左右。

由此,万向收购A123之后将连带承担的风险,一直以来并不被各方看好。但这并没有阻止鲁冠球的并购步伐,相反,这却只是鲁冠球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整车生产过程中的关键一步。正因为拥有2013年在海外收购A123的成功经验之后,2014年,万向集团在与香港巨富李泽楷在争夺菲斯科的收购案中才表现得更加成熟。

分享到:

关键字:万向 A123 储能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