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CCT高热能储存技术将亮相第五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数字储能网 发布时间:2015-03-19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据中国国际储能大会组委会秘书处透露,澳大利亚CCT环境技术有限公司今天决定将参加第五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该司首席研究科学家Patrick Glynn  博士将在此次会议上发表“最新CCT 高热能储存技术”精彩演讲。

据了解,Climate Change Technologies Pty. Ltd. 始组建于2011年,致力于研究和开发新的大型储能技术。拥有经验丰富的科研人员。

作为创建人及技术发明人之一的Patrick Glynn博士,是世界固体热力科学届的权威人士,拥有近40年的科研经验。曾在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任要职。此组织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国家级科研机构。Glynn博士在烟气净化、水中贡和重金属去除、海水净化、 高温热能储存和闭式的循环热机领域发明并拥有七项专利。2007年他发明的运输卡车主动避撞系统获得澳大利亚的煤炭协会研究计划 (ACARP)颁发的研究卓越奖。

另一位创建人及热储能技术发明人是机器人高级程序工程师Neil Parkinson先生, Parkinson先生拥有30 多年的机器人系统的设计和流程、机器人编程和优化、项目工程经验,及十多年的项目管理和实现机器人应用的经验。 他设计的机器人生产线被世界先进的主要汽车制造商所采用如宝马, 奔驰等等, 用于世界许多地区汽车生产线上。他还参与了Aston Martin DB7(阿斯顿。马丁DB7)款原型车的制造。丰富的机械制造经验,使得Parkinson先生成功设计和解决了热储能技术高温问题, 使此技术能够得到工程及商用上的实现。另外公司还配备有优秀的技术支持和管理团队。

在过去几年中公司主要注重于热储能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经过几年的努力和实验,终于成功

开发了突破性热储能技术,成功克服热储能技术中的高温问题,使热储能技术温度从现有常用技术(以盐可达温度为例)的420 – 680摄氏度工作环境 ,提高并达到 1420-1450 摄氏度(新材料)工作环境。 提高了储存能量密度. 并与斯特林发动机技术结合,能够在9秒钟内把热能转换成电能输出。可以满足瞬时高峰用电的需求。

在过去几年中,公司也得到澳大利亚政府在部分研发资金上的持续支持。此技术被相关部门规划进未来发展计划中。将在偏远地区利用此技术取代柴油发电机。

“The thermal battery developed by CCT is a critical technology for future thermal storage…” SA Government

援引南澳大利亚政府的评语:“由CCT开发的热电池是一项未来热储能的关键技术……”

我们的高热储能技术已经获得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范围专利,我们坚信此技术将对未来能源存储方式有革命性的改变和深远的影响。引领储能技术迈进新的阶段。我们期望能与中国的企业和客户有长远的合作。

据中国国际储能大会组委会秘书处介绍,为更好地了解全球储能技术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探讨储能产业激励政策与商业化应用模式,分享国内外储能示范工程项目进展和经验成果,探讨中国电动汽车风光储充(换)电站建设与规划,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与中国储能网联合决定于2015年5月13—14在上海浦东盛高假日酒店召开第五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

本次大会将以“聚焦全球储能科技 推动储能应用发展”为主题,邀请来自美、英、加、日、澳、中等多位前沿科学家发表精彩演讲,进一步加强政策制定者、前沿专家以及优秀企业高层代表之间的交流,对当前急需开发的储能技术及商业化运营模式提出判断与建议。同时,对推动国家层面加大储能研发的投入力度,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制定明确的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会议同期将举行国家储能产业“十三五”重大课题研究专题研讨会、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成立大会、颁发“2015年度中国储能产业最具影响力”系列奖项及组织代表参观中国国际智能电网技术及储能展。

附件一:第五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拟定活动议程

附件二:第五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参会报名表

附件三: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文件

第五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组委会

联系人:李湘   周晓晴

联系电话:010-65000267   手机:13661266197

E-mail:ly83518@126.com  

大会指定官网:http://www.escn.com.cn/2015forum/index.htm

地址:北京朝阳区延静西里2号华商大厦1007室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

二零一五年二月一日

分享到:

关键字:储能大会 储能电站 储能会议 储热 CCT环境技术公司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