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青岛能源所开发出基于生物燃料电池的自供电传感器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数字储能网 发布时间:2015-03-24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基于生物燃料电池的自供电传感器具有简易、廉价、不需外加电源等优点,可望在环境检测、食品安全、生物医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日前,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生物传感技术团队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基于葡萄糖/氧气燃料电池的自供电传感器,实现了L-半胱氨酸的高灵敏检测,有望应用于临床检测。相关成果发表在Analytical Chemistry (C. Hou, et al., Analytical Chemistry 2015, 87, 3382−3387)。

生物燃料电池利用酶或产电微生物为生物催化剂,通过电化学途径把生物质燃料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从而提供清洁的能源。此前,生物传感技术团队已经开发出一系列基于微生物表面展示酶的高性能生物燃料电池(L. Xia, et al., 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 2013, 44, 160–163; Q. Lang, et al.,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 2014, 51, 158–163; C. Hou, et al., Analytical Chemistry 2014, 86, 6057–6063.)。近日,该团队博士后侯传涛等人分别以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型葡萄糖脱氢酶(FAD-GDH)和漆酶(laccase)制备生物阳极和生物阴极,构筑了高性能的葡萄糖/氧气生物燃料电池,最大输出功率密度98 μW cm-2,开路电位高达0.78 V。进一步研究发现,Cu2+可以明显抑制该燃料电池的开路电位,而L-半胱氨酸(L-Cys)通过与Cu2+作用形成Cu-S键,能够除去电极表面的Cu2+,从而有效地恢复燃料电池的开路电位。利用该原理设计开发了自供电的L-半胱氨酸传感器(如图)。

测试结果表明,该自供电的传感器检测L-半胱氨酸的线性范围为20 nM - 3 μM,检出限达10 nM,远低于已报道的其它电化学方法。其它氨基酸和谷胱甘肽的存在不影响L-半胱氨酸的测定。该传感器简单、灵敏、特异,有望在L-半胱氨酸的临床检测中得到应用。

上述研究由研究员刘爱骅主持完成,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博士后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基于生物燃料电池的自供电传感器检测L-半胱氨酸的原理图

分享到:

关键字:生物燃料电池 储能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