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随着电改政策出台,全国 5.5 万亿度售电对应的万亿元级别市场即将开启,具备电改先行条件的全国各省区域性电力平台有望受益发、售电两端改革。
由于用电量大、用电成本高,广东省电改进程领先全国。我们认为,广东省的电改模式揭示了新一轮电改的路径。拥有多元电网输配端和供电能力过剩的地区或将是率先开展新一轮电改的试点地区。
内蒙古电力资源丰富,最容易开展输配电改和市场化交易。由于拥有非独家垄断的输配端形态,且发电能力过剩,我们判断内蒙古或将开展输配电改、扩大经营性电价市场化的综合电改。
云南省和东北三省供电能力过剩,或将扩大经营性电价市场化规模。
四川、陕西和山西等拥有省级地电企业的省份更易开展输配电价改革。独立于国家电网及南方电网的地方电力公司,目前主要有蒙西电网、陕西地电、广西水利电业、四川水电投资、山西国际电力和新疆建设兵团等 6 家,合计经营 13 个地级市电网和近 400 个县级电网。 其中蜀、陕、晋三地拥有大型的独立省级地电企业, 在各自省内拥有较大规模的发电、输配电市场。多元的输配端形态使得政府更易监控和核定输配电力成本,为开展输配电改提供基础。
新电改三个确定的逻辑分别是发电端(上网电价)有望率先引入市场化机制;售电侧(售电价)或采取多元化方式引入竞争。6 类企业或成为新的售电主体,独立配售电资源企业和发电企业由于已有销售渠道和生产优势,更利于涉入售电市场业务;电改是电价改革,长期看有利于降低全社会用电成本,改善下游全产业链(原材料、制造等环节)盈利水平。
(作者系上海申银万国证券能源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