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大连理工大学研发高性能储能材料取得新进展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15-04-03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传统的储能设备和器件充电时间长,容量不高,而新型储能器件可以避免传统储能设备的缺点,不仅能缩短充电时间,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容量。近日,大连理工大学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邱介山教授领导的“能源材料化工”学术团队在高性能储能设备所用储能材料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近年来,纯电动车和混合电动车等高性能新能源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态势强劲,而新型高效储能设备的设计和开发是摆在新能源交通运输工具面前的一道难题。“能源材料化工”学术团队发展了调控碳基材料之表/界面的新技术,这一技术为储能器件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设计提供新的技术途径。

“超级电容器具有功率密度高、循环使用寿命长和安全性能优异等突出的优势,在电化学储能领域的应用前景巨大。而多孔碳材料具有丰富可调的孔道结构和大比表面积等特点,是目前最为广泛使用的一类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邱介山教授表示,基于多孔碳材料实现兼具高功率密度和高能量密度的超级电容器之设计和构筑,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关键核心问题。而研究的调控碳基材料之表/界面的新技术以层状硅铝酸盐蒙脱土为模板,采用生物质为碳源,提出并建立了插层-限域碳化-活化的新技术路线,实现了二维多孔片状碳材料的可控绿色合成。

研究表明,这种合成策略可以方便拓展到多种类型的其它碳源,是一种制备高性能二维多孔片状纳米碳材料的普适性新方法。这一研究成果为拓展和深化高性能碳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设计与构筑,开辟了新的技术途经,也为高性能二维纳米碳材料的设计合成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新思路。相关成果作为前封面近期发表在著名学术刊物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上。这一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等资助支持。

分享到:

关键字:储能材料 新能源 储能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