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互联网+”带动光伏行业升级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能源报 发布时间:2015-04-08 浏览:

中国储能网:“只要搭上‘互联网+’,任何一个行业都将被颠覆。”在日前召开的“中国能源互联网之路”白皮书发布会上,远景能源光伏业务总经理孙捷在接受《中国能源报》采访时如是说。事实上,在能源业界,这一观点已获普遍认同。孙捷认为,3-5年内,能源互联网将对传统能源市场进行再造,实现对能源行业的颠覆。

正逢其时

据记者了解,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互联网+”概念前,能源领域已在摸索与互联网结合的最佳方式。如今,“互联网+”与能源的联姻正在大热的光伏行业成为现实。光伏全产业链自上而下,从制造端、应用端,到融资租赁等环节均同步掀起了一场“互联网+”的热潮。

“‘互联网+’拥抱光伏正逢其时。”国内最早致力于分布式光伏的航禹太阳能董事欧文凯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这样描述两者的关系,“2010年,中国完成了从PC互联网时代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转变。实时在线的移动终端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也催生了一大批颠覆性的商业模式和创新企业。迅速崛起的诸多互联网巨头,如小米科技,让传统企业猛然认识到互联网的生产力。”

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2015年将是“互联网+”从消费领域进入生产领域的分水岭,国家力推、资本热捧的光伏行业成为首批试水者似乎也并不意外。欧文凯认为,在国内补贴和优惠政策的刺激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光伏应用市场,无论集中式还是分布式电站,都具有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吸引了大批投资者的关注,但光伏市场相对不透明和不规范、大量信息不对称,也在导致整个产业的交易费用长期居高不下。而“互联网+”带来的数据化、开放性,无疑将有助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百家争鸣

当前,与“互联网+”结合已成为光伏市场的最大卖点,携手“互联网+”也为光伏产业的发展创造出无限想象空间。但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强大的颠覆能力对光伏产业既是发展机遇,也是巨大挑战。部分看似无坚不摧的光伏龙头企业,极有可能在短期内被率先找到“互联网+光伏”新路子的小企业颠覆。

在这个革故鼎新的过程中,光伏企业要想抓住机遇,首先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互联网化商业模式。据记者了解,目前光伏互联网结合的模式大体分为以下几类:光伏制造领域的B2B平台、光伏系统服务领域的B2C和B2B平台、第三方大数据运维公司、互联网众筹和互联网金融、光伏电站交易平台、光伏发电量交易平台。

从近期市场走势来看,光伏与互联网的结合已经脱离之前“小打小闹”阶段,呈现出百家齐鸣之势。SPI、爱康、昌盛日电等光伏企业均推出了与互联网结合的企业发展模式,一些光伏大企业也在提前布局。3个月前,远景就推出了以太阳神名字“阿波罗”命名的第三方光伏电站管理云平台。该平台借助大数据和高性能计算技术,以云服务的方式为行业提供免费、开放的平台,助力投资商、开发商全面管控新能源投资风险,开启了互联网对未来新能源发展趋势可测可控的新局面,同时为光伏资产交易铺平了道路。

“阿波罗光伏云平台帮助投资人和开发商实现光伏资产全生命周期的风险识别和风险管控。我们拥有自己的海量数据分析引擎,基于大数据分析,为客户实现场站、组件对标以及发电量损失分析,并通过对于电站的健康度体检,分析损失电量,提出改进措施,帮助客户提升发电量。”孙捷说。

数据支撑是关键

光伏互联网市场的炙手可热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两者结合的诸多不确定性。在国家力推的背景下,光伏产业仍未呈现繁荣发展的景象,究其原因,有效数据的缺失导致投资光伏电站风险过大,进而“逼退”金融投资机构是重要原因。

而在光伏数据的收集上,国内光伏电站已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经验,国内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数据采集模式并高效运作。“有了大数据基础,国内光伏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才能走得扎实。”欧文凯说,“逆变器作为光伏电站运行数据的集散地,完全可将其看作是能源互联网在可再生能源电源侧的‘入口’,这也是光伏电站相关大数据采集的唯一端口。”

逆变器龙头企业阳光电源已意识到互联网大数据平台的市场潜力。4月1日,阳光电源宣布与“阿里云”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基于全新发布的“智慧光伏云iSolarCloud”平台,共同推动新能源向“互联网+”的产业革新。阳光电源此次强势涉足互联网,引起行业极大关注,近20年逆变器生产、太阳能电站运维管理采集的大数据会令人刮目相看,被行业认为是光伏互联网合作迈出坚实的一步。同时,数十万太阳能电站接入“阿里云”,变身“互联网+”发电站,对电力行业乃至整个新能源产业都将产生深远的启示性影响。

据记者了解,阳光电源仅一项新型的智能精准解决方案,预计每年就可为光伏电站提升3%-7%的收益。未来,阳光电源将融合企业太阳能电站的运维管理经验以及全球领先的系统设计能力和产品技术,通过阿里云提供海量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连接能力,向太阳能电站提供智能运维服务。

“光伏发电将从单一的电站管理进入集团化电站管理阶段。”阳光电源副总裁赵为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我们的光伏运维经验和大数据基础与阿里云计算的结合,为光伏产业里程碑升级提供了最好、最具想象力的平台。”

分享到:

关键字:互联网+ 新能源 光伏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