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憧憬着傍上土豪就能“野鸡变凤凰”,却怎奈“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不久前,有媒体报道称,“比亚迪(002594.SZ)锂电池或与河南环宇集团开展合作”。此后,有关比亚迪将收购环宇赛尔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环宇赛尔”,河南环宇集团子公司)的“风声”就开始在业界疯传。
针对比亚迪收购环宇赛尔的传闻是否属实,《高工锂电》记者先后致电比亚迪内部多位高层管理人员,均未得到肯定答复。
“比亚迪收购环宇赛尔?不知道,我没有听说过。”比亚迪高层面对记者的询问显得非常淡定,简单而直接地回应了相关话题。随后有接近比亚迪的知情人士同样对记者表示,自己对于比亚迪与环宇赛尔合作的事项并不清楚。
比亚迪相关管理层表示并不知情,针对公众的疑问也并未做出解释,这是否意味着有关比亚迪收购环宇赛尔的传闻另有隐情?
记者随后查阅相关媒体的报道,赫然发现,所谓收购传闻存在被夸大的嫌疑。
3月14日,一则来自某网站的新闻显示:“河南新乡市领导曾赴深圳拜访深圳市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主要洽谈深圳市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意向与环宇集团通过收购、重组等模式开展合作相关事宜。”
而洽谈的背景是,2015年羊年春节前夕,河南省新乡市相关政府领导分赴北京、昆明、上海、深圳等地进行春节大拜年活动,比亚迪只是深圳一站中的主要企业之一。
一个多月前的事情,拿到现在说事儿,这也让一件并未明确的“收购、重组”合作事项,蒙上了更多的疑云。
深陷“资金链断裂”漩涡
事实上,业界对环宇赛尔是否被比亚迪收购事件本身的质疑,并不仅仅在于时间节点上的巧合,更多的是出于对于环宇赛尔资金链断裂的质疑。
“环宇赛尔现金流一直存在问题,此番收购传闻的传出不排除其欲借助外部力量来解决资金链问题的可能。”广东一家不愿具名的锂电设备企业负责人告诉《高工锂电》,环宇赛尔在锂电圈子内的名声并不好,常拖欠供应商账款的作风也让很多企业避之不及。
而在3年前,环宇赛尔曾经购买过该公司的设备,拖欠一笔尾款长达两年。该公司为挽回坏账风险,无奈之下,不得不放弃前期的合作,追回折旧2年的设备了事,此后更是再无合作。
去年年底,河南新乡市最大担保公司--腾飞投资担保有限公司(下称“腾飞”)的倒闭,则开始让环宇集团的资金链断裂问题浮出水面。
2014年11月25日,腾飞突然出台一个《紧急请求市政府协调相关企业还本付息》的文件,并先后列出了包括河南环宇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河南飘安集团等当地知名企业在内的15家要求政府出面协调的企业名单。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腾飞曾以保底微利为原则,向环宇集团提供过数笔总金额为1亿元的借款。之后,又由新良粮油出面,向腾飞借款3000万元,其中的2000万元同样被环宇集团使用。
而这家民间集资公司在经历环宇集团迟迟没能还款之后,面临着投资者的挤兑风波,最终是走上了破产清算的道路。
“正是在去年年初听说了环宇集团在民间借款事情之后,我才决定用拿回已经卖出设备来挽回损失这个不得已的办法。”上述设备企业知情人士坦言,跟环宇赛尔的初次合作以这种方式收场也是自己万万没有想到的。
没落的贵族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环宇赛尔仅仅不过是能生产铁锂电池,但离“优秀”还有不少距离的一家公司。
事实上,环宇集团也曾经辉煌过,自前任董事长李文漫于1983年创业至今已逾30载,而现任董事长李中东正是集团创始人李文漫之子。
作为一家几乎与比亚迪同时开展磷酸铁锂电池的北方企业,河南环宇集团早期生产镍基电池开始,客户曾覆盖美国百得、德国博世等世界知名企业,公司在90年代是中国地区最有影响力的电池企业之一,一时风光无限。
据知情人士透露,20世纪90年代末,初创不久的比亚迪,前往河南新乡,希望与环宇集团进行强强联合,而该提议遭到了时任环宇集团董事长李文漫的婉言拒绝。在此后长达5年的时间内,二者也逐渐成为了国内电池行业的两大竞争对手。
直到2002年的一场生产事故,让这家在国内名噪一时的电池“巨鳄”开始出现了资金问题,从此一蹶不振。
早在2003年环宇集团就成立了锂离子电池事业部,开始从镍基电池转向锂离子电池的研发与制造。不过,环宇集团因生产事故导致资金链紧张,这使得比亚迪逐步奠定了日后锂离子电池研发与制造的行业领先地位。
随着移动电子时代的来临,锂电池逐渐成为电池行业的主流应用产品。环宇集团也开始加紧锂电行业的布局。
2010年,经河南新乡市政府牵头,环宇集团启动第一轮融资,并将原有的锂离子电池事业部从集团剥离,与英国欧瑞基金合作,在北京成立了集锂电池研发、销售为一体的环宇赛尔。
随着天津力神、中航锂电、合肥国轩等企业通过资源整合、资本运作逐步占据了动力电池的主导地位,环宇赛尔则渐渐转向了储能电池的研发与制造,和主流动力电池企业的距离进一步拉大。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曾经前来拜访的对象成了现在需要拜访的对象,这种合作方式的变化也反映了这两家企业如今的差距。
“虽然环宇赛尔几乎与比亚迪同时开展磷酸铁锂电池业务,但从影响力上来看,显然与后者不可同日而语。”一位曾在环宇赛尔任职的高层管理人员告诉记者,公司高层对行业未来趋势的把握不足,其产品还不足以影响客户,所以开拓的市场非常有限,这也是环宇赛尔迟迟没有做大的原因。
该人士并不认为环宇赛尔拜访比亚迪就意味着要涉及兼并购方面的合作,比亚迪收购环宇赛尔的可能性非常低。他还举了一个非常形象的例子:“就像你很喜欢林志玲,有一天你去看她的演出,跟她合了张影,你能逢人就说林志玲是你朋友吗?”
公司本身面临困境,向外寻求出路也是理所当然。但是,打铁还需自身硬,如果本身不具备相应的价值,“求收购”也只能是一厢情愿而已。
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BII)分析师认为,收购环宇赛尔并不能体现出比亚迪的整合优势。环宇赛尔的技术和市场跟比亚迪不在一个梯队上,环宇赛尔本身的价值相当有限,如果当真收购,也是看重环宇集团在河南地区的资源整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