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薄膜发电开启移动能源时代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能源报 发布时间:2015-04-22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晶硅和薄膜在应用上各具优劣。如果是考虑在农业大棚上安装,我更倾向于太阳能薄膜电池。”一位长期研究农业光伏的专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事实上,薄膜电池除了能在农业大棚上“施展手脚”,其还能被装在自家房顶、外墙或者防晒篷上,甚至可以做成衣服、背包等随身携带,这样,每个人就拥有了一座属于自己的太阳能发电站。另外,如果将薄膜电池装在汽车、无人机、卫星这些现在还要烧油或者携带笨重电池的设备上,其还能边充电边运行。这正是未来移动能源时代的典型图景。

4月13日,首先提出并实践这一能源利用方式的汉能薄膜发电集团(下称“汉能”)在其召开的移动能源解决方案暨战略合作发布会上正式推出集电气设计、系统集成、储能、智能化控制和精准电力配送为一体的移动能源解决方案,并与汽车制造商启动战略合作。据悉,汉能将利用其领先的移动能源应用技术对传统汽车制造业进行绿色升级,为汽车制造商提供完整的车用清洁电力系统解决方案。

移动能源核心是薄膜发电

记者在上述发布会上了解到,移动能源是分布式发电进一步小型化、分散化的升级形式。移动能源有很多种形式,太阳能薄膜发电技术是其核心。采用薄膜发电技术的移动能源产品,只要有阳光,就能发电,加上一定的储能装置,即可随时随地提供能源,实现能源的无处不在。

“薄膜跟晶硅的区别就是台式笔记本跟台式电脑的关系。”在汉能集团主席李河君眼里,薄膜发电技术无污染、低能耗、柔性可弯曲、形状可塑、颜色可调、可以剪裁各种各样的尺寸,应用于移动3G产品、可穿戴装备、太阳能汽车和无人机等高科技领域。这是相对于传统的晶硅光伏,薄膜发电所具有的优势。      

“就像移动通信改变了通信方式,移动互联网改变了生活方式一样,移动能源的出现和大规模应用,将会改变传统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方式——由传统的集中供电变成人人都成为发电的主体。” 李河君在上述发布会上说。      

“移动能源+”产业规模巨大

据介绍,目前移动能源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正在加速,“移动能源+”的合作模式,已经激发出巨大的市场需求、全新的商业模式和潜在的创新活力。

上述发布会现场,汉能展示了针对移动餐车、房车、观光车量身打造的移动能源解决方案。记者了解到,这一方案充分利用薄膜发电组件柔性可弯曲、质量轻、能效转换率高、弱光发电性好等优势,将薄膜发电组件集成到车顶或车身,把车辆打造成独立的绿色发电主体,通过阳光照射为车载蓄电池进行充电,并通过信息与能源的结合,实现信息主导、精准控制的电力配送,解决车辆的各类用电需求。同时,它极大地提高了车辆的驾乘舒适度,并通过降低排放提升车辆的环保系数。

一位业内人士在会议间隙告诉记者,“移动能源+”解决方案在汽车领域的应用,不但可以使出行得到绿色能源的保障,还可有效降低排放,带来可观环保效益。

据记者了解,不仅是汽车领域,“移动能源+”还将撬动商用无人机、可穿戴装备、电子产品等巨大的市场需求。据测算,未来3年“移动能源+”的产业规模或超过8万亿元。在移动能源应用的带动下,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产业将焕发生机。

融合发展是降低成本的有效手段

据介绍,在我国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与太阳能薄膜有关的就有5个,而其直接拉动的产业则多达85个。国家科技部《太阳能发电科技“十二五”专项规划》中提到,在“十二五”末,要实现铜铟镓硒电池薄膜组件在中国太阳能发电时长的商业化应用。

在李河君看来,“从全球市场来看,薄膜化、柔性化将是全球太阳能发电产业未来发展的总趋势”。而对于我国光伏行业来说,虽然薄膜发电技术前景灿烂,但要最终步入移动能源时代,路还很长。

“最主要的还是成本问题。尽管我国薄膜发电技术在转化效率方面进步明显,但在有效降低成本方面方法不多。”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技术进步、转化率提高是促进薄膜太阳能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因,只有产学研三方真正地融合,才能最终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分享到:

关键字:薄膜发电 新能源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