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锂离子电池结构变化大揭秘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材料人网 发布时间:2015-04-30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对锂离子电池过快充电可能损害其内部结构,永久降低电池容量。我们或采用LNMO尖晶石来改善这一问题。

荧光分析结果表明,只充几次电后,电池的内部结构就会明显受损。

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DESY)研究人员Ulrike Bösenberg博士,以及他在DESY X射线同步辐射源的团队首次直接观察到了锂离子电池的结构变化。研究人员的荧光分析表明,只充几次电后,电池的内部结构就会明显受损。

对锂离子电池快速充电可能会造成其容量永久性降低,继而导致部分储能结构失活。然而,充电比较缓慢的时候,这样的破坏程度并不会立即发生。

一般情况下,锂离子电池具有较高的电荷密度,但是,经过数次充放电后,它们的存储容量大大降低。锂镍锰氧化物尖晶石材料,也被称为LNMO尖晶石,提供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潜在方案。 LNMO尖晶石凭借其4.7V的高电压,成为下一代能源储存系统强有力的候选。这些尖晶石的电极由小晶体,或微晶组成。这些晶体反过来与导电性碳和粘合剂材料相连接形成薄层。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在三种速率下给不同的电极分别进行25次充放电循环,随后测量了电极组成元素的分布情况。据观察,快速充电时,锰和镍会从晶体中滤出。此外,也观察到电极会出现直径达到0.1毫米的孔缺陷。随后破坏了的区域将不能用于锂存储。

为精确电极材料中各种元素的分布,我们使用了叫做玛雅检测器的创新型荧光检测器。该仪器是由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和CSIRO所研发,其由近400个收集样品激发荧光的独立元件组成。由于其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检测器能在同一时间定位多种化学元素。

然而,研究人员至今尚未弄清楚溶解的锰和镍原子去了哪里,并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能解决这个问题。

本文由材料人网编辑部华南组编辑整理

分享到:

关键字:锂离子电池 储能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