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电源、电网、储能——实现能源互联网基础构架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华泰证券 发布时间:2015-04-30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互联网与能源的叠加,造就新时代的能源体系。互联网+传统行业的发展模式已在各领域持续发酵,我们认为能源与互联网的结合远非只是技术的引进,未来推动能源行业发展的动力更多的是来自于互联网思维与模式在能源行业中的叠加。互联网成熟经验和技术的引进,只是思维与模式引进中的一个有效但微不足道的组成部分。

传统能源体系将向智能化、扁平化的能源互联网逐渐过渡,对于全球能源网络都是一次从头到脚的做加法与做减法重塑。德国E-Energy能源互联网六个试点项目涉及千户居民,投资总额就已达到12.4亿元人民币左右,对于整个能源网络的建设、改造投资或将达万亿。

电源、电网、储能是率先看得见摸得着的建设焦点。要实现能源互联网基础构架,这三个领域的持续建设投资是不可缺少的。首先,可再生分布式能源对于传统化石能源的替代是能源互联网存在的根基,要解决更多分布式能源接入就要倒逼电网全面的升级改造,以满足对于分布式能源的接纳与消化;其次,电网需要达到双向传输的能力以满足之前耗能主体身份的转变;最后,储能装臵将平抑可再生能源发电中的不稳定,缓解对电网的冲击,使得整个电力系统更加稳定、安全、高效,是能源互联网实现的必要条件之一。

两手都要硬:电网硬件和形态都将进化。一方面,只有满足开放、共享的状态,电网系统才能无差别的对待所有发电主体,实现电力的自由传输与交易。随着我国新电改的推进,国内电网正在向新形态转变,也将更加适应能源互联网的需求。另一方面,包括特高压、电网自动化以及微电网在内的建设,是实现能源互联网不可或缺的硬件条件,其投资机会是明晰可见的。

电+储能或是未来能源互联网广泛应用的系统。平抑新能源(2269.48,7.630,0.34%)的不稳定性,锂电池储能具备较好的发展前景。按照目前我国光伏和风能发电装机比例配臵储能设备,在不考虑成本因素下,预计2020年我国储能市场需求空间将达到千亿级。

互联网+能源。随着互联网技术在能源领域的渗透,已经出现了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的智能风电、光伏综合服务商等新业态;可再生能源B2C商务平台也显现出来。

随着新业态的逐步完善及盈利模式的进一步清晰,未来将吸引更多的企业在电力系统各环节引入互联网技术、模式,为互联网与能源在各环节的全面结合提供先决条件。

分享到:

关键字:电网 储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