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经过长达近3个月的“征求意见”,财政部《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新政”)终于在4月29日正式发布。虽然有了正常预期和征求意见稿的铺垫,但“新政”的一些变化还是引发了业界的一些关注。关于新政的合理性,车云菌在这里不想做过多评论,毕竟这是政府层面和多方利益博弈的结果。长达3个月的讨价还价,说明政策“也只能这样了”。在这里,车云菌所关心的是,新政将会对新能源车产业带来哪些影响呢?
降成本是大势所趋
“新政”把“退坡”二字变成了一个热门关键词。相比征求意见稿,正式版一个最大的变化是 “坡度”加大——由征求意见稿的(补贴)2017年比2016年降10%,2019年比17年再降10%,变成2017年比2016年降20%,2019年比2016年降40%。大致可以等效于降幅增加了一倍。
补贴逐渐减少这应该是所有人的共识,不过按照新政正式版的速率,这个下降幅度还是颇为可观的。以续航在100公里-150公里的车型为例,2015年还能拿3.15万元补贴,到了2019年,补贴就只有1.5万元了。如果再算上地方补贴的同比例减少,补贴总额相当于下降了3.3万元(3.15×2-1.5×2)。
补贴该不该如此快速下降咱这里不讨论。面对这个新政,现实的问题就是,从车企到供应商,未来3到5年下大力气降成本是必须的。“弄台车吃补贴”的好日子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而要想降成本,无非两个途径。一个是技术创新,尤其是电池和电池管理技术的创新,以更小的成本实现更多的能量存储。另一个就是要把规模搞上去,形成规模效益,来实现单车成本的降低。
至关重要的2016年补助标准
以上都是“大道理”,很多人也都知道。在这里,车云菌真正关注的,是新政细节上的一些变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而此时,2016年的补助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它影响的不光是2016年,而是直接影响到2020年(后期计算均以2016为基数)。
从2016年补贴标准相比2015年的变化来看,政策仍倾向于鼓励推行长续航里程的车型。一方面,能够拿到补贴的“起步价”有所提升——2015年,续航超过80公里即可获得补贴,到了2016年(及以后)必须要到100公里以上才能获得。另一方面,相比2015年,四种续航里程范围给予的补贴增减不一。其中续航里程在100-150公里之间的车型,补贴降幅最大,达到6500元, 150-250公里之间的车型补贴不变,而250公里以上的车型则反而增加了1000元。一升一降之间,反映出了政策的引导性——更倾向于长续航里程。
补充型电动车的发展需要重新思考
我们知道,征求意见稿中,2016年100-150公里车型的补贴为3.2万元(相当于比2015年还多了500元)。现在正式版一下子陡降到2.5万元,这对于这一细分车型的影响将是“革命性”的。
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注意到另一个细节,即拿到补贴的起步价,除了续航里程提升以外,性能要求也有提升——30分钟最高车速由不低于80公里/小时提高到100公里/小时。二者结合起来可以看出,政府或者说行业,对于主流电动车之外的产品,依然并不支持。也正因为有这个门槛,2015年预计会有很多电动汽车,升级最高时速到100Km/h以上。
另外,我们还需要注意的是150公里这个坎。低于和高于150公里的车型补贴差价(算上1:1的地方补贴,以下同)过去为2.7万元,新政则增加到4万元。这样一来,几乎让续航里程低于150公里的车型已无太多存在的意义。
因此,新政推出后,即便是这类微型电动车,通过技术优化或增加电池量,将续航里程增加到150公里以上将会是大势所趋。换句话说,未来市面上可能就看不到续航里程低于150公里的纯电动车了(低速电动车除外)。
辩证看待插电混动的政策变化
除了增加电池将续航里程提升至150公里以上以外,这种补充型电动车的还有一个发展方向,即插电式。
直观看,插电式混动的补贴是退坡了,似乎政策并不青睐此种技术。不过通过与100-150公里纯电动车相比,插电式混动的降幅要小得多。由此可以看出,政策是在把电池配备较少车型的技术,在往插电式混动引。也就是说,一款车如果你所配的电池不足以达到150公里的续航,还不如索性为其配备插电式混动,补贴反而更多。
无论从电池技术的发展还是全球范围内的整体发展趋势来看,插电式混动都是未来5年最值得推广和落地的新能源技术。插电式混动不会对车主的用车习惯带来太大的影响,可以摆脱“里程焦虑症”,同时在排放最高、油耗最高的城市拥堵工况下,绝大多数情况可以实现纯电动驾驶。
另外,插电式由于加入了电驱动,其性能的提升也是相当可观的,对于追求动力的车型和人群都很有价值。从本届上海车展来看,中大型车配备插电式混动已成为一种风潮(如A6L e-tron,CT6 PHEV等)。另外,通过小型化和SUV上的应用,插电式混动也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如比亚迪新发布的宋和元)。所有这些,都是符合新政方向的。
车云小结:
新能源车补助新政的退坡虽然引发了一些吐槽,但在车云菌看来,这种变化总体来说还是正常和符合趋势的。车云菌无法断言5年后电池技术是否能有突破性的发展,不过对于新能源车从业者来说,有压力总比“躺着吃补贴”要强。
有一点可以肯定,政府对于新能源车发展的支持毋庸置疑。即便未来技术发展不足以实现成本的有效可控,政府也可以通过其他方面来鼓励新能源车(而不仅仅是补贴一个办法)。例如出行权的特殊待遇(不限行、不限牌)、用车费用的降低(给充电桩补贴、推广免费充电桩、高速免费、停车免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