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中伟集团加码海纳新材 全面进军锂电新材料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东南网 发布时间:2015-05-11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随着智能手机普及、新能源汽车等产品对新型、高效、环保电池材料的强劲需求,我国电池新材料市场迎来新机遇。2015年,大型综合性集团企业中伟控股集团控股湖南海纳新材料有限公司;同时,中伟集团在湖南、贵州等地布局锂电全产业链园区,进一步强化了世界锂离子电池市场中、日、韩三足鼎立的格局。

布局锂电全产业链 中伟集团加码海纳新材

作为一家始创于1995年的综合性集团企业,湖南中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目前业务覆盖科技、地产、建设、投资等众多板块,区域横跨湖南、贵州等地,业务遍布全国,旗下辖有十几家子公司,3000多人的精英专业团队,年产值数十亿。

基于对锂电正极材料市场的看好,2013年6月,中伟集团入股湖南海纳,成为最大股东。后者是专业从事锂电正极材料前驱体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其钴系列产品市场占有率达20%以上。2015年1月,中伟集团正式控股湖南海纳。

在加码海纳新材的这两年间,中伟集团高效管理带动多元协力。一方面派驻高层管理人员,推进不同领域的专家相互协作,为新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注入了新鲜活力,形成了“上市一代、开发一代、预研一代”的格局。另一方面,特别是在控股重组后,强化经营管理班子,优化组织架构,推动安全管理、团队建设和岗位工艺操作相关培训,从组织内部树立起创新、变革和发展的竞争优势。

系列管理提升工作实效立显。2014年11月,海纳新材实现三元产线的首次规模化批量生产;2015年,在钴系材料和镍钴系材料的生产都将达到年产5000吨规模,成为国内外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商的主要原料供应商。凭借在各项软硬件领先基础上形成的综合成本优势,海纳掌握了稳定的客户体系和供应链体系,合作客户包括杉杉股份、今创集团、中信国安盟固利、北大先行科技等企业,并赢得了LG Chem、当升科技、三星、SK、天津巴莫科技等名企的青睐。

“未来几年,随着锂离子电池在新能源汽车以及储能设备领域的普及和成熟应用,海纳新材将持续围绕打造资源、技术和产业链三个核心竞争力,力争三到五年内达到锂离子电池前驱体材料3万吨/年的能力、产值35-50亿元的规模。”中伟集团负责人表示。据悉,中伟集团还在湖南、贵州等地布局锂电全产业链园区,显现出集团深入布局锂电池全产业链的版图和决心。

技术革新 海纳新材深耕锂电正极材料广阔市场

分析人士认为,中伟集团对锂电池正极材料市场的重视不无道理。一方面,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电池新材料需求的不断增加,再加上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摄像机、汽车等产品的强劲需求,我国电池新材料市场将不断扩大。锂电池作为电池未来发展方向,其正极材料市场发展前景看好。其中,智能手机普及和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商业化都将为锂电池正极材料带来新机遇。

自锂离子电池大规模商用化以来,凭借其优异的性能,不断攻城略地,现已牢牢占据二次电池的高端市场。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世界锂离子电池市场基本是日本一家独霸的局面。最近几年中国和韩国奋起直追,以海纳新材为代表的一批中国新材料企业砥砺创新,驱动以博士、硕士为核心的高精尖科研人才队伍,加强对新型绿色电池的基板材料和活性材料关键技术的研发攻关,发展与电动汽车等新型产业密切相关的锂离子车载动力电池及其他新型绿色动力电池的关键原材料,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推动世界锂离子电池市场形成了中、日、韩三足鼎立的格局。

据悉,海纳新材近年来已成长为具有主业突出、孵化高新技术成果能力强、成果产业转化快的独具特色的高科技企业。海纳新材先后成为“国家级先进储能材料研究中心”的核心成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的参与者,相继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锂离子电池及其关键材料制造技术”、教育部技术发明奖“锂离子动力电池关键材料 及其器件制造技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奖、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等技术奖项,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长沙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湖南省质量信用AA级企业等企业荣誉,以及数十项技术专利。

分享到:

关键字:锂电池 储能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