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2015年,我国特高压工程将进入大规模建设和加快发展的新阶段。3月 27日,蒙西—天津南 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率先正式开工,随后,国家电网公司还计划核准开工建设“六交八直”共计 14条特高压工程。
虽然特高压技术在诸多方面实现了创新突破,但在实际工程建设中,也面临一系列不同以往的挑战:随着特高压工程建设的全面铺开,点多面广,如何保证施工效率、加快进度?怎样搞好大型设备及物力与财力的集约利用?这些问题同时也是决策层必须深入探讨和认真研究的。
为了应对这一系列挑战,国家电网公司在特高压工程施工建设中,创新管理模式,采用大型装备租赁、运维统筹管理的形式,让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为高效完成既定工程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
实践证明,装备租赁业务的开展,不仅减少了以往各个工程项目重复购置大型装备造成的浪费,节约了资金资源,而且为加快特高压工程建设增添了“助推器”。同时也对整个电工行业产生了不可小觑的推动力。
统筹:集约 高效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其专业著作《统筹管理》一书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想泡壶茶喝,却没有开水,而且烧水壶和茶杯也没有洗。现在火已经生好了,应该怎么办才能更快地喝到茶?办法甲:洗好烧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在等待水开的时候,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等水开了,泡茶喝。办法乙:先做好一些准备工作,洗烧水壶,洗壶杯,拿茶叶;一切就绪,灌水烧水;坐待水开了,泡茶喝。办法丙:洗净开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坐待水开,开了之后再找茶叶,洗壶杯,泡茶喝。
显而易见,第一种办法更省时间,而后两种办法都“窝了工”。这是生活中的小事,但映射到生产管理中,则是如何安排工序、协调资源从而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大事。在特高压建设中亦是如此。
对于施工企业来说,装备的数量和水平直接关系到工程施工的安全、质量和效率。装备配置不合理,必然影响施工效率和送变电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同时,特高压建设要求高、难度大,单凭各省送变电公司一己之力势必在建设中显得捉襟见肘。而随着特高压工程的大规模建设,怎样合理、高效地配置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成为公司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2年,公司先后组建了江苏、湖北、天津三家装备租赁公司。总部基建部牵头交流部、直流部,根据公司特高压工程等重点工程建设时序,分析不同建设阶段装备品种和数量需求,开展需求对接。同时,就通过租赁形式应用装备出台政策,既满足送变电公司在特高压施工中装备需要,又推进装备租赁公司良性发展。另外,总部会同 3家省公司,制定装备租赁专业装备管理、服务管理等基本制度,提升装备租赁专业化运营水平。组织开展人员技术培训,确保租赁装备操作的人身安全、装备安全、工程安全。
2013年,3家装备租赁公司完成建章立制、人员配置和设备配置。基建部牵头,组建公司重大施工装备租赁平台,将 3家租赁公司、29家省级送变电公司、310余家地市送变电施工企业所属设备纳入装备租赁平台,利用信息化技术,集约化配置装备,满足工程建设需求。
由此,租赁公司通过全盘统筹工 程开工和建设时序,把需求和资源集约起来,让闲置的设备和人员忙碌起来,实现科学有序配置、安全优质建设。在提高特高压工程效率的同时,也给工程建设单位带来了莫大(博客,微博)的“福音”。江苏电力装备租赁公司经营主管高峰算了这样一笔账:“经粗略计算,通 过租赁的形式配置设备,一项特高压工程就能节约各送变电公司自行购置装备费 3300万元。”
施工装备租赁还有效提升了现有装备的利用率,不仅避免了施工装备的重复购置,还节约了因场地存储、维修保养等产生的费用和人员占有。2013年,3家装备租赁公司正式开展租赁业务,出租装备主要投入特高压皖电东送、哈密南—郑州、溪洛渡—浙西特高压工程,750千伏新疆—西北联网二通道工程等公司重点工程建设。仅在这一年,公司装备租赁平台共达成交易 277笔,装备 2467台(套), 累计交易金额 2288.33万元。经测算,通过装备租赁,公司系统可减少装备购置费用 3亿~5亿元,每年可节约场地、维护保养等费用 3000多万元以上。
通过装备租赁,不仅有效降低了特高压工程建设的各项成本,也实现了工程建设的高效率和高效益。而这一降本增效的过程,落实在实际操作中,则离不开装备租赁公司提供的“贴身”服务。
服务:专业 便捷
早在 2012年,我国首条同塔双回路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皖电东送工程建没中,公司租赁业务首次介入,小试牛刀,却大显身手。
江苏装备租赁公司在工程各标段组塔施工高峰来临之前,就主动联系各施工单位,根据各项目部的设备需求和施工计划,与设备厂家排定生产进度,制定详细的发货时间安排。租赁公司不仅到厂家对相关装备进行出厂验收,还安排专人学习装备的安全和使用方法,掌握装备的使用和维护要求,同时还组织专业安装人员到施工现场进行指导,向工程人员介绍操作注意事项。“多亏了租赁公司的新型设备,不仅让我们缩短了工期,也解决了这些大设备的‘住宿’问题,更为我们节省了设备购置和管理资金。”黑龙江送变电公司项目经理付兆民对江苏装备租赁公司运维班的服务大加赞赏。
租赁公司专业、便捷的“贴身”服务,不仅为工程施工提供了合乎现场需求的设备,也为设备的及时进场、安全可靠投入运行提供了保障。
服务是租赁行业赖以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公司装备租赁公司也不例外,他们不仅根据不同需求为特高压工程施工提供定制研发和生产服务,也为出租的装备提供运维和保养服务。
中国电科院(300215,股吧)在装备研发与检测,以及技术标准、安全风险评估方面对租赁公司提供支撑,为装备租赁正常运行进一步夯实了基础。“电网建设尤其是特高压建设,施工条件复杂,传统设备往往不能很好地满足需求,我们会按照工程实际需求,提出适用的装备性能、参数,应用技术专长,研发新装备。”中国电科院输变电工程研究所施工技术研究室副主任夏拥军解释说。
施工装备租赁业务的核心载体是公司重大施工装备租赁平台。通过完善租赁平台的各功能模块,实现供求信息的实时更新,通过持续完善、开发租赁平台的信息收集、分析梳理、发布传递功能,使装备租赁公司能够在第一时间把握送变电公司的装备需求,根据平台存量可供出租装备情况,进行快速对接,撮合装备提供方、租赁需求方签订合同。这个平台的运营,为租赁公司、送变电公司打造了一个开放、高效、便捷、互动的合作桥梁。
装备租赁公司除提供装备租赁服务外,更要完善配套服务。在公司装备租赁业务中,装备租赁公司要提供专业化的装备维护保养,开展专业化人员培训,确保所租赁装备的安全操作性能。3家租赁公司通过为每家送司装备租赁服务的针对性、及时性、有效性。同时,陆续扩展新型施工装备研发、装备维护保养、二手装备交易、废旧装备处置等租赁服务,以及物流服务、出租方评估等配套服务,不断提高了自身服务能力和水平。
经过三年的发展,国家电网公司发挥集团化运作优势,创新施工装备应用新模式,立足一流目标,通过专业化装备研发、强化人员能力建设、推进全过程业务提升,使得传统的“链条式”变成了“平台式”,形成了科学、规范、有效的租赁模式,有力支撑了公司特高压等重点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