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新能源汽车产业化 储能应用蓄势待发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能源报 发布时间:2015-06-10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6月3日,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理事长俞振华在“储能国际峰会2015”上表示,到2020年,中国储能技术市场容量将达67吉瓦,产业井喷在即。未来三年将实现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迎来行业发展的“储能元年”。

俞振华介绍,在中国市场,储能技术已经在分布式发电与微网、电力辅助服务、用户侧需求响应和电动汽车车电互联等四个领域实现商业化。尤其是在能源互联网格局下,储能将扮演能源芯片的关键角色,实现能源系统的数字化,辅助能量管理。

储能行业将受益微网扶持新政

据专家透露,国家能源局下半年拟出台微电网电价及补贴政策方案,目前处于征求意见稿讨论阶段。征求意见稿提出给予微网项目70%的系统补贴,原则上补贴业主,具体电价分微网、离网系统不同。

“由于储能电池占微网投资比重最大,因此补贴出台后最受益的是储能。”一位参会专家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微网还处于示范阶段,现有项目大多是政府直接出资建设,支持贫困乡村地区用电。微网扶持新政出台后,将有利于推动微网商业化,对于储能电池生产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目前,国内外已有的微网技术验证、示范和商业化项目,充分证明了微网的技术可行性,如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赫尔洪德“分布式发电/储能及微电网接入控制试点工程”项目、冀北围场分布式发电/储能及微电网项目等。随着新一轮电改方案的逐步落实,售电侧市场的放开,将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储能市场的发展空间。

“但是,由于微电网本身成本较高,很难形成经济性,因此国家给予一定政策支持后,企业才有投资的积极性。”

新能源汽车产业化 储能应用蓄势待发

除了微网政策利好外,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也为储能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些积极变化。

据此次峰会发布的《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15》显示,受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前景的鼓舞,一方面,国际电池厂商看好中国市场,加大在华投资设厂的力度,例如,2014年三星SDI、LG化学、SK集团等国际巨头纷纷追加数亿美元投资增设动力锂电池工厂,抢占中国市场。另一方面,国内汽车厂商与电池厂商也加大了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布局力度,例如,比亚迪、天津力神、深圳比克、万向钱潮、瑞恒集团等纷纷投入大量资金以求在快速增长的动力锂电池市场中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

据CNESA统计,在各种储能技术中,锂离子电池占国内储能市场85%以上的份额,受新能源汽车产业带动,各大电池厂商近期一系列投资设厂、扩大产能的计划也将会使储能产业从中受益。

“另外,电动汽车的充换电服务中,光储式充换电站、快速充电站以及需求响应充电都将是储能的拓展领域。”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动力电池实验室主任王子冬表示,“一些研究机构、汽车企业已经开始开展需求响应充电的相关研究,例如,‘Green Station’储能—电动汽车智能充电项目、美国BMW—PG&E需求响应充电示范项目。”

对于长期困扰电池厂商的成本问题,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可以有效降低储能电池的应用成本。“目前,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已经开展了多个梯次利用项目,电池厂商、整车厂、电力公司、汽车使用者等多方单位参与其中。不过要实现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在储能领域的梯次利用,在技术、经济性、管理制度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王子冬告诉记者。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 储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