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高成本制约分布式光储系统应用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能源报 发布时间:2015-06-10 浏览:

中国储能网:“能源绿色化、可再生能源和储能技术的发展,将成为推动我国能源革命的力量。”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在6月3日召开的“储能国际峰会2015”上说。

记者在上述会议上了解到,根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储能市场容量将达67吉瓦,产业井喷在即。未来三年将实现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并迎来行业发展的“储能元年”。

储能是能源互联网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市场,储能已经在分布式发电与微网、电力辅助服务、用户侧需求响应和电动汽车车电互联等四个领域出现市场机会和商业化模式。尤其是在能源互联网格局下,储能将扮演能源芯片的关键角色,实现能源系统的数字化,辅助能量管理。”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俞振华在上述会议上表示。

在上述会议上,《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15》(下称“白皮书”)同期发布。《白皮书》指出,储能是能源互联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能源互联网是否实现。

记者了解到,能源互联网中可再生能源将成为最主要的一次能源,储能可为可再生能源的接入和利用提供平滑输出、削峰填谷等服务,是将间歇式能源转变为友好电源的关键支撑技术。另外,随着氢能存储技术等大规模储能技术的发展,使用储能技术存储富裕的可再生能源,将促进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最大程度的利用。

未来的能源互联网中,分布式能源、小型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等将广泛存在,可再生能源的就地采集、就地使用,除了依靠电网平衡外,更重要的是实现本地的平衡稳定。《白皮书》显示,储能系统可为分布式发电及微网系统提供调频、调压、稳定输出、能源备用等服务,实现局域电网能源生产与消费平衡,是分布式能源、微电网和广泛应用的基础。

此外,《白皮书》还指出,储能打破了电力系统发输配用必须实时平衡的瓶颈,是能源实现互联共享的前提。同时,储能是多网融合的链接纽带,将电力系统与各个系统连接。

“储能将在能源互联网的各个环节上发挥重要的作用,随着能源互联网研究的逐渐推进,其应用的价值将不断体现,应用的范围也将不断扩张,是能源互联网中极具发展前景的技术” 石定寰表示。

需对储能系统给予补贴

“其实德国的储能市场也是刚刚开始,如果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可能成熟些。从全球来讲,储能发展的困扰依然集中在经济性及商业模式上”德国储能协会董事会成员Heiko M. Stutzinger在会议间隙对本报记者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在不同的国家,分布式光储发电的应用重点各不相同,美国加州在商业领域的分布式项目居多,澳大利亚和德国市场的重点在户用储能领域,中国的光储市场则主要集中在海岛和偏远微网。

目前,我国分布式光伏市场主要由政府牵头组织,制定发展规模、补贴政策等,主要安装场所为商业或工业屋顶,商业模式仍然延续地面电站开发的模式,项目业主依托自由资本金和银行融资的模式,收入来源于政府补贴和电力出售。

在储能领域,我国主要是电网公司和发电集团牵头开发分布式储能的示范工作,项目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自有资金、银行融资、科技项目支持,收入来源主要是电力出售,经济性不能保证,尚无成形的商业模式推动其商业化。

《白皮书》指出,目前中国储能面临技术不成熟、成本太高等问题,要推动分布式光储发电的规模化发展,必须一方面解决光伏商业模式问题,一方面解决储能技术经济性问题。由于目前储能成本较高,如果不对储能给予补贴,则较难推进更多领域应用分布式光储系统。

“除了给予补贴,中国储能市场应该更加开放,抛开国际储能企业不说,国内中小型储能企业如果能有更多的机会,使储能市场有更多的竞争,那将有利于中国储能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也将提高中国储能市场的质量大提升。” Heiko M. Stutzinger表示。

分享到:

关键字:分布式光储系统 储能电站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