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北大在锂电池材料输运机理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5-07-08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存储器件,已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电子器件、电动汽车和国防军事等。三元材料是目前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的正极材料(如大多数手机和特斯拉电动汽车所采用的正极材料),也是新材料学院协同深圳企业正在开展的国家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重大创新工程的关键正极材料。随着目前动力电池的需求越来越高,对锂离子电池的功率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电池正极材料具有快速充放电的性能。影响锂电池充放电速度最重要的因素是正极材料自身的锂离子输运机理(扩散路径和扩散系数)。但是目前对于三元材料的锂离子动力学性质及调控仍然缺乏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如何进一步优化三元材料的组分提高锂离子扩散系数(兼顾结构稳定性和成本)是该领域仍未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新材料学院博士后郑家新及12、13级硕士研究生韦屹、崔岁寒在潘锋教授的指导和带领下,在学院其他同学和老师的积极帮助和支持下,开展交叉学科协同创新,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测量,首次系统和完备地揭示了三元层状正极材料的锂离子是如何脱出的输运机理。采用量子化学的第一性原理的理论计算发现三元层状正极材料中,存在两种类型的锂离子扩散通道ODH和TSH,在充电的初始阶段以ODH为主,随后以TSH为主。对于两类通道,Ni2+和Ni3+附近的锂离子扩散能垒最低,形成优势通道。同时Mn和Co等过渡金属元素会对结构、缺陷和锂层的层间距起到调制作用,从而间接影响锂离子的扩散。同时他们还采用电化学的实验测量一系列三元层状正极材料的锂离子扩散系数,进一步验证了他们所提出的机理和模型。这将为今后三元材料锂离子动力学性质的优化和设计,及制备高性能的锂电池材料提供重要线索和理论指导。上述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DOI:10.1021/jacs.5b04040)上。

随脱锂过程的进行,锂离子扩散动力学拐点整体示意图。I, II和III区表示充电(脱锂)过程中的不同阶段。ODH和TSH表示两种不同的扩散路径,橙色和绿色表示两种不同扩散路径起作用的区域。

计算和实验测量的三元材料扩散系数随镍含量从左到右增加时的变化规律。充电状态(SOC)为1/2和1/3的扩散系数曲线分别以红线和黑线表示。实验数据以蓝线表示,对应右侧纵坐标,SOC为1/3。

新材料学院郑家新博士、硕士研究生韦屹和崔岁寒为以上工作的共同第一作者。深圳参与国家动力电池汽车重大工程的企业(沃特玛电池、天骄电池材料企业)、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Amine博士、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的Wong Chongmin博士参与了本研究工作。

本研究成功的开展得益于产学研的协同创新及国际化科研合作。以上工作得到了国家动力电池汽车重大专项、广东省创新团队、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基金(基金编号: ZDSY20130331145131323, CXZZ20120829172325895, JCYJ20120614150338154)资助,以及深圳市国家超算中心的支持。

分享到:

关键字:锂电池 储能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