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亿纬锂能四大硬伤 存货与应收账款周转率偏低

作者: 来源:高工锂电 发布时间:2012-08-03 浏览:
 亿纬锂能(300014.SZ)主要生产一次锂电池和锂离子二次电池,是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第一批上市公司,挂牌交易后的2010年和2011年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保持50%左右的增长速度(如图1所示),相比于2006年营业收入1.40亿元,公司2011年营业收入达到4.77亿元,增长了240.71%;2006年净利润1488万元,2011年净利润8578万元,增长476.48%。从这两个指标看,亿纬锂能的确是一家高速成长的优秀公司,过去六年间营业收入规模和实际盈利水平都上了几个台阶。但是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公司流动性风险积聚

亿纬锂能在资产利用率方面要远低于与公司业务相近的韩国VIZRO CELL公司,主要体现在存货周转率与应收账款周转率两个方面。

2011年亿纬锂能存货周转率为3.41次,而VIZRO达到9.57次(如图2所示);2011年亿纬锂能应收账款周转率为1.50次,VIZRO为5.14次(如图3所示)。

从营收与总资产关系看,VIZRO只需要1/2资产规模便能达到亿纬锂能的营收规模。VIZRO总资产2.8亿元,营业收入2.48亿元;而亿纬锂能总资产8.1亿元,营业收入4.77亿元,两者的总资产周转率也相差甚远。

以上数据可以明显反映出亿纬锂能仍然是粗放式的发展模式,所以公司营业收入大幅增长,并没有带来良好的现金流。

根据GBII统计数据显示,公司货币资金由2009年第四季的3.46亿元,减少至2012年第一季度的1.51亿元(如图4所示),这与公司营业收入情况截然相反;这虽然有公司募投项目建设资金投入的原因,但更主要是公司存货、应收账款占用了公司的大部分流动资产。公司存货由2009年末5164万元增长至2012年第一季度9746万元,应收账款2009年末7837万元增长至2012年第一季度1.91亿元(如图4所示)。这些数据都表明亿纬锂能在快速发展过程中积聚了巨大的流动性风险。

管理层稳定性值得关注

公司现有董事会只有两个执行董事是公司的管理人员,并且两个人的关系比较密切;其余两个执行董事是武汉大学教授和达晨投资总监,并且武汉大学教授原来是公司的独立董事;此外,现财务总监也是公司原来的独立董事。这种现象在上市公司中并不多见,同时也说明公司治理不规范,从这点上可以看出公司管理层几乎不参与公司发展战略制定,从某种意义上反映大股东对管理层的不信任程度。

公司在上市前提供的管理层报酬并不高,根据公司公开披露的信息显示,2008年副总经理、国际业务总监等高级管理人员的年薪在10万元左右,财务负责人的年薪仅有7.16万元;即便是在2010年,公司大部分高级管理人员的年薪在10万元左右,这直接导致了相关高级管理人员离职。在离职潮爆发后,2011年公司管理层工资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但是也直接导致公司管理费用的大幅飙升(如图5所示)。公司2006年管理费用只有359万元,2010年1506万元,而到2011年为3195万元,这6年间增长了近10倍,并且在2012年第一季度仍然保持62.43%的增长速度。

在给管理人员大幅加薪之后,是否能保持管理层的稳定依然值得关注。首先,公司引进人员在锂电池领域从业经验并不长,如:2012年3月新加入的锂离子电池事业部负责人原从事磁带机芯、DVD机芯的研究工作;其次,公司“家族”式管理的氛围依然比较浓厚,能否为新进管理人员提供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还需要观察;再次,公司为管理层量身定做了509.40万股的激励方案,但是其中460.65万股是期权,行权价格14.98元/股,行权条件也比较苛刻,每年净利润增长率要高于30%(如表1所示)。公司股权激励方案可能为往后公司管理层动荡埋下隐患。

安全生产监管不到位

亿纬锂能2009年中期公司员工总数为568人,2011年末公司员工2002人;尤其生产人员由423人上升至1493人,增长了252.96%。在不到两年半的时间里,公司员工总数增长了2.5倍,对公司原有人员管理模式提出了巨大挑战。特别是一次性锂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生产条件苛刻,安全要求高,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安全事故。2011年10月28日16时30分,亿纬锂能的锂锰电池车间发生火灾事故,直接财产损失321万元;事后,公司解释火灾的原因是:处于“老化”试验工序的锂锰电池有单个电池未放稳而倾倒,导致短路起火,引发“老化房”内其它电池着火。但是这个事故更深层表明公司日常安全生产监督不到位、安全意识不高、车间内消防设施不齐全、员工培训不全面等问题。

随着公司生产规模扩大和异地生产基地建设,对于公司安全生产监管要求更高;如果公司不从安全意识、安全设施、安全培训、安全监督四个方面提高安全生产,那么未来将承受更多的财产损失和客户信誉损失。

锂离子电池发展堪忧

目前公司主营收入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智能电表厂商,根据GBII整理数据显示,国家电网2013年以后在电网“智能化”方面投资金额将逐年下滑(如图6所示);公司主要竞争对手之一国际巨头SAFT宣称珠海生产基地2012年一次性锂亚硫酰氯电池和镍镉蓄电池产能增长一倍。公司主要产品锂亚电池终端需求可能萎缩,而在竞争对手步步紧逼的情况下,公司为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开始加大在锂离子电池方面的投资。

公司在2012年5月10日宣布3个加快锂离子电池布局的措施,首先与杭州赛恩斯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广东亿纬赛恩斯新能源系统有限公司(亿纬锂能占70%股份),主要推动电动车电池及系统技术在广东省的应用化与市场化;其次公司在湖北省荆门市设立全资子公司湖北金泉新材料,主要生产锂原电池及锂离子电池材料;再次公司拟使用4500万元超募资金扩大现有锂离子电池产能,项目实施后公司锂离子电池产能将由现有的1250万安时扩大为3000万安时。从这一系列措施中可以看出锂离子电池将成为在公司未来3年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但是从公司的近三年经营情况分析,锂离子电池在公司收入和盈利占比逐年降低(如图7所示),而且2011年锂离子电池毛利率仅有10.23%,远低于锂原电池33.57%的毛利率,这说明公司在锂离子电池生产和市场方面几乎没有优势。

公司进入的电动车电池生产领域在全球范围内几乎没有盈利的企业,如:生产动力电池为主的天津比克成为集团资金黑洞,这不免让人担心广东亿纬赛恩斯将来会拖累公司经营业绩。在材料领域,同样是竞争激烈,正极材料厂商当升科技(300073.SZ)2012年亏损303万元,负极材料厂商深圳贝特瑞2011年盈利大幅下滑,电解液产能过剩严重,国内隔膜厂家如雨后春笋冒出来,这些情况都说明亿纬锂能进入材料领域同样不乐观。此外,公司在公开资料中预测2014年中期锂离子电池价格维持在8.33元/Ah时,公司可以获得1.33元/Ah的利润,但是如果低于7元/Ah时,公司将面临亏损的局面;目前市场上已经存在大批量低于7元/Ah的锂离子电池,这几乎宣告公司在锂离子电池领域没有价格优势。

公司为何大举进军自己并不擅长的锂离子电池领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上文提到公司董事会里面只有两位管理人员,其中一位是公司实际控制人,这使得公司在制定战略发展时容易脱离公司实际经营情况;二、公司制定了未来3年净利润增长30%以上的目标,可原有主要市场面临着萎缩和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急需公司开辟新的产品市场。

亿纬锂能进入的电动车电池领域哀鸿遍野,材料领域刀光剑影,很难相信公司在这些领域会有一番作为;最令人担忧的是公司锂离子电池事业部负责人在该领域的从业经验并不丰富,难以驾驭变幻莫测的锂离子电池市场。

潮水退去,方知谁在裸泳

现在上至中央政府,下至普通老百姓,对新能源锂离子电池充满了热情。有位专家说:有“锂”,有理,意思是电池领域要想获得国家资助,必须与锂离子电池沾边。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锂离子电池爆发一轮投资“大跃进”,可目前纯电动汽车事故频发,普通老百姓难以接受纯电动汽车价格,基础配套设施滞后,都极大影响锂电池市场需求爆发。

纯电动汽车潮暂时退去,你看到谁在裸泳呢?

分享到:

关键字:亿纬锂能 应收账款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