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条产业链下,涌动的是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及相关企业良好的业绩增长潜力。
据华泰联合证券分析师测算,每10万辆新能源汽车(40%电动客车、20%电动轿车、25%混合动力客车、15%混合动力轿车)将拉动5000-8000吨的电池级碳酸锂需求,相当于全球碳酸锂需求量新增5%-8%。
而目前我国现有的碳酸锂产能在3.3万吨左右,其中电池级碳酸锂产能只占1/3。国内碳酸锂的供应量为1.2万吨,市场需求量为1.9万吨。专家分析认为,市场缺口在未来几年会因为下游需求的猛增而持续扩大。
一般来讲,碳酸锂的提取从来源可分为矿石提取和盐湖卤水提取两种。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报告指出,目前国内80%的碳酸锂来自矿石提取,这种提取工艺有着100多年的历史,技术经验相对成熟,但成本高达3万元/吨。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国外碳酸锂提取已告别矿石提取阶段,80%来自于盐湖卤水矿。尽管这种工艺提取的碳酸锂目前仅能满足工业级需求,离市场应用前景广阔的电池级技术要求还存在差距,但这一工艺的提取成本仅为矿石提取的一半左右。更为重要的是,目前全世界90%的锂资源蕴藏于盐湖卤水矿中,随着技术的成熟,其全面取代矿石提取工艺将指日可待。
上述中国地质科学院专家表示,目前国内通过卤水生产电池级碳酸锂的企业主要包括赣锋锂业、盐湖股份等。近年来这些企业进军上游资源开发,已实现了综合成本的不断降低,有望在我国锂产业链中异军突起。
无论是锂矿石还是盐湖卤水提取,其生产的碳酸锂均将在下游客户处制成正负极材料或电解液,后者再卖给锂电池制造商以生产最终的锂电池成品。据了解,2011年中国锂电池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39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3%,全年锂电池产量达到29.7亿颗,同比增长28.6%。
而随着《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的出台,以及铅蓄电池环保核查升级,给锂离子动力电池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推广空间。权威市场预测,预计到2015年,锂离子电池及其材料将是一个两三千亿的产业,到2020年则可能达到万亿规模。而从400亿到2000亿规模的跨越,其增量主要来自于电动汽车、TMT及储能电池三大领域。
有专家进一步分析,上述三大领域将拉动起的需求,除碳酸锂外,与之相关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也将迎来黄金机遇期。据了解,锂电池的正极材料主要有钴酸锂、锰酸锂、镍锰钴三元材料及磷酸铁锂等。其中,磷酸铁锂由于具有另外几种材料所不具备的循环寿命、安全和材料成本方面的潜在优势,而被业界看作理想的正极材料。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磷酸铁锂广被看好,但国内自主生产技术尚处空白。
也有专家指出,由于消费电子行业对便携性、大容量的需求在持续提升,高端钴酸锂的需求仍将保持旺盛,这一点容易被市场忽视。从目前来看,国内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生产商主要包括杉杉股份和当升科技,两家公司的正极材料设计产能共计近1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