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近七成电力公司财务费用过亿

作者: 来源:证劵日报 发布时间:2012-08-31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数据显示,在财务费用高企的电力公司中,以火电公司为主,热电和水电公司的财务费用相对较低
 
  8月30日,2012年半年报的披露即将落下帷幕,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在已经发布半年报的2282家上市公司中,电力行业的财务费用依旧高企。
 
  在已经发布半年报的54家电力公司中,华能国际以45亿元的财务费用位居首位,同比增长25%;其次是大唐发电财务费用为42亿元,同比增长27%;国电电力紧随其后,财务费用为32亿元,同比增长45%。
 
  近七成电力公司财务费用过亿
 
  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在这54家电力上市公司中,财务费用过亿的有32家,占比高达69%。
 
  其中,除了上述三家电力企业外,国投电力上半年的财务费用也比较高,达到了13亿元。其余财务费用超过亿元的电力公司有内蒙华电5.98亿元,上海电力5.86亿元,华电能源5.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财务费用高企的电力公司中,以火电公司为主,热电和水电公司的财务费用相对较低。
 
  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红阳能源的财务费用仅为55万元,涪陵电力的财务费用为99万元,明星电力财务费用为675万元,宁波热电为890万元。
 
  而对于财务费用高企的原因,几家火电公司解释的原因也大致相同。大唐发电在2012年半年报中称,公司财务费用比上年同期增加了约为9.74亿元,增长约29.90%;增幅较大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借款金额增加、利率同比上升的综合影响。
 
  此外,公司负债总额约为2100.83亿元,比2011年底增加约人民币165.73亿元,其中长期借款比2011年底增加约人民币132.94亿元。负债总额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公司借款金额增加以满足日常经营及基础建设。
 
  国电电力也表示,公司上半年财务费用比上期数增加了42.09%,主要系公司子公司国电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国电江苏电力公司电源项目投产利息资本化金额减少、本期融资金额增加所致。
 
  对此,瑞银证券发布研究报告认为,公司整体毛利同比增加约7.6亿,但是财务费用同比增加9.4亿,财务费用大幅增长侵蚀毛利增长。
 
  与国电电力的情况类似,由于财务费用高涨,火电公司业绩受此拖累严重。统计数据显示,电力行业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一直位居各行业前列。2012年一季度高达73.18%,2011年资产负债率为71.85%。
 
  此外,电力行业的财务费用率达到7.3%,在所有行业中最高,是排第二的轻工制造业的2.8倍。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进入降息通道,对于财务费用过高的电力行业来说可谓利好。对此,广发证券电力行业分析师谢军表示,电力行业在经历了多年经营不景气后,已成为财务费用负担最重、对利率最为敏感的行业之一,同时,也是本轮降息周期最为受益的行业。
 
  华能国际财务费用年均递增11.2亿元
 
  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截至8月30日,有54家电力公司公布了2012年半年报,华能国际以45亿元的财务费用位居首位,而公司去年同期其财务费用为36亿元,也是电力公司中财务费用最高的公司,且远远高于其他电力公司。
 
  实际上,华能国际这几年的财务费用一直居高不下,并不断增长。根据同花顺iFinD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华能国际财务费用为19亿元,2008年为36亿元,2009年为44亿元,2010年为51亿元,2011年为75亿元。
 
  由此看来,该公司自2007年起,平均每年财务费用递增11.2亿元,直逼该公司2011年全年的净利润。
 
  据华能国际2011年年报显示,2011年,煤炭价格持续高位运行以及利息的上调导致公司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实现净利润12.7亿元,同比下降64.2%。
 
  年报还指出,华能国际财务费用同比攀升47%。主要是因为有息负债规模扩大,其中长期负债增长超过146亿元;此外,还由于年内人民币贷款利率上调。而华能国际的利息支出超过净利润84%。
 
  有电力行业分析师表示,近几年,华能国际由于财务费用高企拖累业绩。华能国际在今年半年报中称,公司实现净利润为人民币22.08亿元,比上年同期11.79亿元增长了87.28%,主要由于去年电价调整的翘尾影响和公司成本的有效控制。
 
  尽管由于煤价降低,华能国际的净利实现了大幅增长,但巨额的财务费用仍旧是巨大的业绩隐患。此外,上述分析师称,负债过高,说明公司财务风险很高,一旦现金流断裂,公司可能无法及时偿债。
 
分享到:

关键字:七成 电力 公司财务 华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