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哪家强?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汽车报 发布时间:2015-07-30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日前,有用户向编辑部反映,在当地看到不同品牌、不同形状的充电桩,有些充电桩使用不方便,甚至充电比较困难。前不久,武汉电动汽车示范运营有限公司对14家生产企业的充电桩进行验证测试,结果出来后,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武汉电动汽车示范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郭亮,请他从设计、安全、计费、标准等几方面进行阐述。

■本报记者 万仁美

消费者买了电动车就必须充电。目前,市面上有多种品牌的充电桩,它们充电效能如何?用户能否获得安全、高效、便捷的充电服务?前不久,武汉电动汽车示范运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示范运营公司)受武汉市科技局委托,广泛邀请全国各地的充电桩生产企业,进行交流充电桩的用户应用验证测试。

整个测试活动历时一个多月,郭亮对记者说:“此次测试的充电桩,从整体上看,效能不错,个别充电桩需要进一步改进。”

■广发“英雄帖”

自从开展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后,充电需求迅速增多。为了顺应这种市场变化,不少企业抓住商机,推出自己的充电桩产品。然而,有些消费者在电动汽车充电过程中,碰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抱怨之声不断。这种现象不利于新能源汽车赢得消费者的信心。为此,武汉市科技局委托示范运营公司进行交流充电桩的用户应用验证测试。

郭亮说:“充电桩的性能以及企业的服务好不好,不是生产单位说了算。用户是上帝,他们的体验感受才能真正说明企业的产品是否符合消费者需求。”

示范运营公司于2014年11月20日通过电话邀请和发布公告的形式开展交流充电桩的应用验证公开招标,截止到2014年12月底共有14家充电桩生产企业完成应标并提供测试充电桩。

■测试范围很广泛

收到充电桩后,示范运营公司对安徽卓越、安徽旗翔、基业达、广州南电、山东鲁能、上海埃士、上海循道、北京中科绿能、中原电子、珠海泰坦等10家充电桩进行了安装应用测试,每家投入应用测试的充电桩均为一台,示范运营公司对安徽易威斯、科陆电子、优科新能源、合肥同智等4家的充电桩进行了外观检查及功能测试。

郭亮说:“此次测试根据《NBT 33002-2010 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技术条件》和用户使用需要,对充电桩的安全信息标识、充电线缆防盗、柱体防盗、控制引导、倾倒断电、电气防护、急停开关、配线规格和防水等方面进行检测。这些方面与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此次测试,不仅专业工程师进行检测,用户体验反馈也成为重要的考核依据。郭亮说:“无论哪个品牌的充电桩,最终都是为用户服务,用户的体验感受反映出企业在产品设计和生产上细节考虑是否周到。”

■期待厂家完善细节

此次检测验证,14家充电桩都配置了漏电保护、过流保护和防雷等电气防护设备,充电桩柱体安装了防盗锁,为用户提供了基本的安全保障。29%的充电桩无铭牌,43%无任何安全警示标识,14%未装急停开关,14%配线过细,所有的充电桩不具备倾倒停机断电功能。

郭亮说:“所有的充电桩都有基本的保护装置,但是,有些问题将对用户在充电过程中带来安全隐患,虽然部分问题国标未做要求,但从用户角度出发,为用户安全着想,希望厂家给予足够的重视。”

郭亮特别强调,已安装的10家充电桩中有1家未设置控制引导程序,3家防水性能差,不符合国标要求,安全隐患大。有6家充电桩安装了电缆防盗设施,减少了用户的担心,值得其他厂家借鉴。

已安装的10家充电桩大部分屏幕显示白天日照强时观察困难。中原电子屏幕显示清晰和安徽旗翔考虑人眼观察角度的设计是本次应用验证的亮点。

郭亮说:“在充分考虑安全后,充电桩使用是否便利,完全体现在细节上。比如,充电插口位置应考虑多数人右手操作的习惯,充电接口高度应考虑人的平均身高设置在1~1.2m为宜,插拔力度应符合国标规定的要求,等等。这些都是细节考虑,只有细节做好了,消费者用起来才方便、舒服。”

我国已经颁布充电桩国家标准,14家企业的充电桩充电插座均符合国标要求,其中13家充电桩仅配置国标七芯充电插座,北京基业达充电桩同时提供了国标七芯插座和三角插座,方便所有电动汽车充电。

充电桩计量收费是这次检测的重点之一,全部充电桩均具备计量输出电能量功能,计量精度符合国标,所有充电桩计费系统的可靠性均可满足使用要求。但是,有3家计费系统准确性存在问题。“此次检测,由于各厂家仅有一台充电桩参加测试,其结果并不能代表各厂家充电桩的整体水平。我们希望各厂家对测试中出现的不符合国标要求、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引起足够重视。这次验证结论,我们将通过公示榜向政府、专家进行发布。这项工作,我们也将定期开展下去,第二批验证工作即将开始,欢迎更多的充电桩生产企业加入进来。”郭亮最后说。

分享到:

关键字:电动汽车 充电桩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