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民资进电:磨刀不误砍柴工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发布时间:2012-09-20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煤老板”“电老大”……看似简单的行业称呼,却透露出了外界对于能源产业的认识:这是一个有利可图的领域,甚至在某些环节因垄断而产生暴利。但在采访的过程中,笔者发现逐利的民间资本现今对电力领域更多的是持观望态度而非进入。
 
  民资进电的迟疑缘由众多,笔者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以史为鉴,民资清醒的认识到:在非完全市场化的电力行业立足并非一件易事,看似可观的利润在政策、市场环境等因素发生变化时并不一定可以收入囊中,更何况既得利益集团的博弈。
 
  发电领域对各类投资主体开放近30年,但现今观之,外资从2003年开始集中式撤离,民资所剩无几,国有发电集团的火电板块近年来持续亏损运营,火电之殇使得民资对进入电力领域望而却步。
 
  与火电同病相怜的还有小水电。
 
  笔者调查发现虽然民资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进入门槛较火电低,民间资本在水电总投资中所占比例较大,其中不乏发展势头良好的民营企业,但整个行业中更为普遍的是深陷亏损泥淖,急于转手。
 
  多位小水电领域的投资者和研究人员对民资进水电产生了质疑,认为正是民资搅乱了这一池春水,在激活市场竞争的同时,也造成了开发、管理的乱象。
 
  这个观点未必全面,但是笔者认为,政府部门该考虑的是民资不愿意进入的问题,而不仅仅是准入即可,在给民间资本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化环境的前提下,如何激发民资进电的积极性,引入民资后其利益如何保障。
 
  而作为市场参与重要主体之一的民间资本应该“苦练内功”,找准最大限度发挥自身优势的进入途径,而非跟风扶持政策贸然进入。
 
  “磨刀不误砍柴工”。民间资本的的逐利性是毋庸置疑的,因此民资在政策条件欠缺的情况下该思考如何提前做好功课,在市场条件成熟后一跃而进,获得预期利润。
 
  民资要做的功课,首先是正视电力行业现状,对现今民资进入的电力行业进行投资分析,对进入的民营企业进行案例分析,明确民资在电力领域中的优劣势,扬己之长补己之短。
 
  其次,民资在火电领域30年的表现,已经证实民资在火电发电领域不具竞争力或者是竞争力不强,民资在资金密集型的产业上难以与国企一争高低。
 
  因此,民资更应该利用自身的创新性与灵活性,将注意力放在技术和管理体制创新上,或者尚未被既得利益集团所分割的新能源领域。多种途径进入,放眼于电力产业链的中上下游寻找商机,而非仅仅发电、电网环节。比如火电厂的脱硫脱销、水电站植被恢复等环保产业,更适宜民资进入发挥优势。
 
分享到:

关键字:民资 电网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